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

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

ID:32411877

大小:462.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_第1页
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_第2页
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1期煤炭技术Vol.32,No.012013年1期CoalTechnologyJanuary,2013殐檭檭檭檭殐檭檭殐开采技术檭檭檭檭殐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刘宁,杨永康,康天合(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太原030024)3D摘要:针对公乌素地区16号煤层实际情况,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和FLAC软件对顶煤破坏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对工作面控顶区内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埋深>

2、煤单轴抗压强度>工作面长度>支架支撑力>煤厚。3D关键词:顶煤破坏;综放开采;FLAC中图分类号:TD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25(2013)01-0065-03NumericalSimulationofEffectFactorsofTopCoalDamageatFullyMechanizedMiningFaceLIUNing,YANGYong-kang,KANGTian-he(InstituteofMiningTechnology,TaiyuanUniversityofTech

3、nology,Taiyuan030024,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actualstorageconditionsofNo.16coalseaminGongwusuarea,theorthogo-3DnalexperimentaldesignmethodandFLACwereappliedtostudytheeffectlawoftopcoaldamage.Re-searchshowedthattheprimaryandsecondarysequenceofthefi

4、vefactorsontopcoaldamageeffectsinfullymechanizedtopcoalcavingminingwas:thecoaldeep>theuniaxialcompressivestrengthofcoal>thelengthofworkingsurface>theanchorageforceofstents>thethicknessofcoalseam.3DKeyWords:topcoaldamage;fullymechanizedtopcoalcavingmini

5、ng;FLAC煤过程中才开始出现松动,致使其冒落在采空区难0引言以回收。煤层抗压强度愈大,则煤层的粘结系数或内摩擦角愈大,使煤体达到破坏所需的应力也相应综放开采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均已证实,放地增大,影响顶煤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的破碎程度。顶煤工作的核心问题是顶煤的破碎和顺利放出,而工作面长度越长,采场矿山压力越大,使顶煤进入支顶煤的有效破碎和冒落又是顶煤能顺利放出的前[1]架上方越易破碎,有利于顶煤的放出,但工作面越长提,也是衡量放顶煤效果的主要指标。也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给生产管理带来困难。支从提高

6、顶煤的冒放性角度考虑,影响顶煤破碎架对顶煤的作用实质是使其产生变形失稳,使顶煤和冒放性的因素有很多。煤层埋深愈大,煤体内的的破坏得到发展,支架支撑力小,使端面上方顶煤的应力值愈大,顶煤的预破碎程度愈高,使进入支架上变形增大,造成端面顶煤的破碎;支架支撑力大,支方的顶煤也愈易破碎,煤层赋存深度对综放采场的架后部顶煤的刚度相对较小,变形增大,支架后部顶顶煤破碎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过薄的顶煤相当于[2]煤的破碎作用增强。一种伪顶,随采随冒,而且冒落也无规律可循;顶煤过厚时,其上部顶煤很难得到充分松动破碎,

7、直至放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统,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制约可再生能源发未来能源开发与消费的主流命题,都与电网息息展的重要因素。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有效途径。(7)智能,是一种生活模式;低碳,是一种生活(4)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与传统态度;绿色,是种消费理念。而这些,都离不开智能电网技术相结合的智能电网技术,涵盖发电、输电、电网的身影。未来,智能电网将成为集电力输送、能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领域。智能电网

8、技术指明了源配置、信息传输和网络服务等到功能于一体的社电网进一步科学发展的方向,成为应对能源危机和会公共服务平台,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5)资源与负荷分布不平衡的能源现实,决定[1]美国IBM公司.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M].2006.我国能源在“搬运”中前行,煤炭可以选择铁路、公[2]古清生,黄伟会.走进特高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路、水路运输;风、水、太阳这些非化石能源转化为电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