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ID:32411998

大小:2.3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4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_第1页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_第2页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_第3页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_第4页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基于“陪伴式”实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项目服务的反思王俊金小红摘要:笔者运用青少年“陪伴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服务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服务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需求预估过于狭窄,不适合群体性的项目服务;服务场域单一,资源整合困难;陪伴方式占用过多资源,不符合公平服务的伦理守则。基于“陪伴式”实务模式的陪伴理念以及这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笔者引入公共管理中“网格化”概念,提出“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并从理论基础、概念框架、实务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描述,认为其比较契合复杂的群体性需求,在社会工作发展与服务

2、上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关键字“: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社会服务[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2-0060-11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5.02.007王俊,广东科技学院讲师(东莞523083);金小红,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城乡发展一体化湖北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430079)。一、缘起学界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层出不穷,如在对留守儿童的认知上,江立华(2011)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研究过程,指出留守儿童

3、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被社会和学术研究所建构出来的,其概念界定、价值取向,操作化思路等都值得商榷;在留守儿童的整体现状上,YimingHe(2008)研究表明,亲子长期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沮丧、孤独、情绪不安、易怒、学校行为问题、低学历成就动机、缺乏自尊、行为不端、逃学、偷窃等行为,这些问题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但是根据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不同,也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在留守儿童的单一因素研究上,MircaMadianou和DanielMiller(2011)认为,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能一定程度上重建父母与子女的家庭关系,但这

4、种重建关系在父母与子女的不同主体上呈现不对等的关系,父母对这种重建关系的认可度更高。以上关于留守儿童的认知、现状以及单因素方面研究,或是对留守儿童现状的描述,或是对其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解释。这两个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留守儿童,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号召社会组织及群体对留守儿童给予关爱,也能为政府制定留守儿童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些研究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导致亲子分离现状(唐有财,符平,2011),在目前国情下,这种现状是难以改变的。·60·社会工作2015年第2期“网

5、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因此,不管选择怎样的研究方向,都必须承认亲子分离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是需要被关爱和服务的。所以笔者认为,研究重点不是去描述和解释留守儿童,而是去探索该怎样服务留守儿童。本次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既以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也以其为研究对象。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调查评估阶段和实务研究阶段。调查评估阶段的调查对象为W市城乡结合部的3所中学和7所小学中的1250名学生,主要评估其中765名留守儿童,评估表明,留守儿童存在亲子沟通、心理支持、学习辅导以及素质型活动等需求。根据评估结果,笔者选取W市DS小学为服务点,针对该校4—6

6、年级留守儿童,采用“陪伴式”实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服务,通过服务反思提出“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二、“陪伴式”实务模式概述“陪伴式”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家长和社会工作者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陪护、守候在青少年身边,给予必要的知识辅导、心理抚慰、情感支持、人生指导等,目标在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肖玉兰、金小红,2012)。该模式是基于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研究,家庭风险理论认为,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单位制的解体、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口大流动社会背景下,家庭面临着婚姻危机、亲子冲突等各种家庭风险,这些风险使家庭功能弱化,使其在教养模式、沟通方式、家庭氛围

7、以及家庭外部环境等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陪伴式”实务模式认为,青少年需要家庭父母的陪伴,并且没有人可以取代这种陪伴,但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专业方法促进陪伴在青少年身边的父母更“科学”地陪伴,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青少年则实行替代性的陪伴。其实务方法主要从家庭父母和青少年自身两个方面着手。工作者介入家庭主要在于对家长开展各方面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他们采用合理的方式实施家庭教育;介入青少年自身主要在于明确青少年需求,给予青少年支持,陪伴青少年成长。三、“陪伴式”实务模式的应用与反思根据留守儿童形成的背景、特征以及需求,笔者采用“陪伴式”实务

8、模式介入留守儿童服务,其需求与实务应用如下。(一)应用1.亲子沟通的需求与实务①调查评估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亲子沟通频率集中于半月到两月一次,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产生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