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

ID:32416203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_第1页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_第2页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_第3页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_第4页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疑问代词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何”“曷”“奚”“胡”“恶(wū)”“安”“焉”“几”“几何”。汉魏时期出现“何物”“何等”,是询问事物的,相当于“什么”。“谁”“孰”主要用来询问人。例如:(1)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歧予望之。(《诗经·卫风·河广》)——按:歧,通“企”,踮起脚跟。(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尚书》里有一“畴”字,也是用来询问人的,相当于“谁”。例如:(4)帝曰:“畴咨若时登

2、庸?”(《尚书·尧典》)——按:此例《史记》翻译成“尧曰:‘谁可顺此事?’”“谁”在汉魏以后也说成“阿谁”。例如:(5)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何”“奚”主要用来询问事物,可以翻译成“什么”。其中“何”偶尔也写作“可”。例如:(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2)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小雅·苕之华》)——按:此例意思是,人拿什么吃,拿什么饱?(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诗经》里“以”有时也是疑问代词,当“何”字解。例如

3、:(4)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诗经·召南·采蘩》)汉魏时期产生的“何物”“何等”相当于上古的“何”,也是询问事物的,可以翻译成“什么”。例如:(5)所谓尸解者,何等也?(《论衡·虚道》)(6)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禇因举手答曰:“河南禇季野。”(《世说新语·雅量》)(7)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卿何物?”(《世说新语·方正》)   (8)大鬼过后,捉得一小鬼,问:“此何物?”曰:“杀人以此矛戟……”(《搜神记·夏侯弘》)“胡”有人说是“何故”

4、的合音,用来询问原因,可以翻译成“为什么”;但也可以用来询问其它事物,可以翻译成“什么”。例如:(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按此例询问原因,意思是“为什么”。(2)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乎?(《墨子·兼爱下》)——按:此例是询问人,意思是“什么人”。(3)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汉书·食货志上》)——按:此例询问事物。意思是“什么”。“曷”多见于《诗经》和《公羊传》。在《诗经》里主要用来询问时间,可以翻译成“什么时候”;在《公羊传》中则主要用于询问

5、原因,可以翻译成“为什么”。例如:(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按:曷至哉,何时回来呀?(2)后子见赵孟,赵孟曰:“吾子其曷归?”对曰:“……将待嗣君。”(《左传·昭公元年》)——按:“吾子其曷归”句杜预注云:“问何时当归。”(3)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公羊传·隐公元年》)也有用来询问事物的,可以翻译成“什么”。例如:(4)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纣在上曷损?(《荀子·荣辱》)“曷”有时也写作“害”。例如:(5)害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

6、周南·葛覃》)“恶”“安”“焉”主要用来询问处所,可以翻译成“哪里”。“焉”在《诗经》《楚辞》里有时也作“爰”。例如:(1)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2)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经·卫风·伯兮》)(3)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论语·子[FS:PAGE]张》)——按:焉学,意思是“从哪里学习”,“向谁学习”。(4)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诗经·墉风·桑中》)(5)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几”“几何”用来询问数量,可以翻译

7、成“多少”。例如:(1)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左传·文公十七年》)(2)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史记·孔子世家》)汉魏以后又产生“几多”“多少”“几许”“几所”。例如:(3)复令悲此曲,红颜余几多?(《庾子山集·夜听捣衣》)(4)王阳居官食禄,虽为鲜明,车马衣服,亦能几所?何足怪之,乃传俗说!(《风俗通·正失》)(5)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颜氏家训·归心》)(6)又问:“士马多少?”应曰:“中军四十余万。”(《三国志·魏书·李孝伯传》

8、)第四节其它代词其它代词包括己称代词、反身代词、旁指代词、不定代词、否定代词、逐指代词、分指代词等。一、己称代词古代汉语的己称代词祗有“己”。例如:(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2)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二、反身代词古代汉语的反身代词有“自”“身”“躬”。例如:(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按:讼,责备。(2)有乌获之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