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

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

ID:32416578

大小:1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_第1页
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_第2页
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_第3页
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4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及申请报告填写说明一、推荐技术类别推荐技术主要是指能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主要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二、重点节能技术推荐汇总表(一)适用范围指申报技术具体所属的行业领域,如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工业行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民用

2、及商用等。(二)主要技术内容指申报技术的核心创新点以及主要功能。(三)典型项目指利用申报技术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并需要填写适用的具体技术条件、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项目节能量以及项目碳减排量。(四)单位节能量与单位碳减排量指生产单位产品可产生的节能量及碳减排量。1(五)体现技术先进性的主要指标指可体现申报技术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参数及指标。(六)目前已推广比例指申报技术目前在全国推广的比例。(七)未来5年预期推广比例指未来5年,申报技术可在全国(全行业)推广的比例。(八)未来5年总投入指未来5年,申

3、报技术达到预期推广比例所需投入的资金总额。(九)未来5年预期可形成的节能能力指未来5年后,达到预期推广比例后,申报技术形成的年节能能力。(十)未来5年预期可形成的碳减排能力指未来5年后,达到预计推广比例后,申报技术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三、重点节能技术申请报告(一)所属领域指申报技术具体所属的行业领域,如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工业行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民用及商用等。并说明申报技术的细分领域。(二)与该技术相关的能耗及碳排放现状指申报技术所属相关行业的平均水平所对

4、应的能耗及碳排放现状,以及申报技术在节能减碳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等。2(三)技术内容说明所申报技术的节能原理、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等内容;需提供所申报节能低碳技术的工艺流程图或主要设备工作原理图及结构图。(四)主要技术指标指体现该技术先进性和节能减碳特征的关键指标。(五)技术来源需提供技术所有方的单位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六)技术鉴定情况及专利情况如申报技术已通过有关鉴定和检测,需提供相关材料的书面及电子扫描件,包括技术鉴定证书、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专利证书或其它知识产权证明文件等。(七)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

5、化情况指该技术及类似技术目前在业内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情况。(八)技术推广障碍及建议指申报技术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对国家推广该项技术的政策建议。(九)目前已推广比例及预期推广比例参见汇总表第6条和第7条。(十)未来5年预期可形成的节能减排能力指申报技术在未来5年达到预期推广比例后,可形成的年节能和碳减排潜力,需说明该技术节能量及碳减排量估算时对比的是何3种技术,并提供具体测算过程。(十一)已实施的典型案例需列举申报技术目前已实施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需两个以上)。(十二)推荐单位意见推荐

6、单位意见指国务院国资委、各地区发展改革委、中央企业或各行业协会对所申报的技术出具的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四、节能量及碳减排量估算方法节能量可根据申报技术实际应用中减少的一次能源及二次能源的数量折算为标准煤进行估算,能源折标系数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其中,电力折标系数可按320gce/kWh计算。碳减排量可根据节能量乘以相应能源品种的排放系数进行估算。各能源品种的排放系数分别为:煤炭:2.64tCO2/tce;石油:2.08tCO2/tce;天然气:1.63tCO2/tce;电力:0.75kgCO2/

7、kWh。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