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

ID:32420337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_第1页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_第2页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_第3页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_第4页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学习文言文(赵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学习文言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第9页共9页三步完成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附示例一);(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附示例二);(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

2、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如果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心中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字、词、句,就很难记得牢、理解得透。因此,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语境揣摩,才能把握住并吃透全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普遍联系法的要领。(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还有固定句式,每种都有几种不同形式,了解这些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边读边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

3、言感悟能力。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准”、“达”、“雅”。所谓“准”,就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的顺畅,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习惯。所谓“雅”,就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符合原文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于表现力。翻译的十种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补足音节的虚词等。3、补。补出省略成分。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在翻译时,有时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第9页共9页1、选

4、。有些多义词,根据语境选取适当的词。2、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3、意。意译。初中生对文言文最好是直译,但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和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4、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5、扩。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词扩为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赅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关于翻译文的方法,可按下面的顺口溜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语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译,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附(一):对《岳阳楼记》第

5、一段的圈点勾画和翻译庆历四年②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③。越明年④,政通人和⑤,百废具兴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⑦,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⑧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第9页共9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①选自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面临洞庭湖。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初期政治家。②[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年号。③

6、[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名宗谅,作者的朋友。守,任州郡长官。巴陵郡,即当时的岳州,在今湖南岳阳一带。④[越明年]到第二年。越,及,到。⑤[政通人和]政事顺利,人民和乐。⑥[百废具兴]一切废弛的事全都兴办起来。具,通“惧”,皆,全。⑦[旧制]旧时的规模。⑧[属(zhǔ)]通“嘱”。第一步,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每句中所注释语句。如,第一句中“注②”“庆历四年”,“注③”“腾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步,看注释内容,分别用“·”,“Ο”,“△”,“﹏”,“—”,“()”等符号,标记文言词和相应的注释内容,使其一一对应。第三步,教师补充注释中没注解的重点词。如注②的

7、“谪”,教师补充其意:“第9页共9页谪,义项有三:一是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职并调到边远地区做官;二是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三是责备;指谪。”结合背景此处指“被贬”。第四步,教师点拨没画横线(即没注释)的语句中有难度的词语或关键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如第三句中的“乃”,译为“于是”(六个义项中的第2个),“增”在此译为“扩建”或“扩展”。“于其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刻”前边。第四句中“予”译为“我”,可延伸点拨:在古汉语中做第一人称的还有“吾”,“余”,“我”,“自”等,“作文”,译为“写文章”;“以”,做连词时有四个义项:一是表目的,可译为“

8、来”、“用来”、“以便”,二是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三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