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中学2002007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蕉岭中学2002007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ID:32423617

大小:5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蕉岭中学2002007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蕉岭中学2002007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蕉岭中学2002007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蕉岭中学2002007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蕉岭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四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备课人:陈庆中一、课标要求: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结合海陆热力差异把握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际联系理论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位置、成因。2、冬夏季风的关系。四、教学难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五、教学方法板图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小黑板

2、教学过程: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气压差异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异会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气压带、风带由带状块状。32、冬夏海陆主要的气压系统:并通过学生读课本P43一44页图得出以下表格内容: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切断形成一低二高块状分布;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欧大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成一高二低块状分布:使得我国的气候主要受这几个气压中心的影响3、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南半球气压成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小。)过渡引入:冬夏海陆上这些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

3、响。二、季风环流通过板图分别讲解,然后让学生归纳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风向、特点、分布地区1、季风的定义:大范围盛行风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2、亚洲季风:成因、风向、特点、分布课堂小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名称以及冬夏季风的成因、风向、特点、分布练习设计:1.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2、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

4、纬度土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3、读课率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和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海陆热力差异7月北半球陆地上为______压,海洋上为_______压:l月北半球陆地上为_______压,海洋上为_________压。(2)写出7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________:亚欧大陆_________.北太平洋__________.(3)写出1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_________;亚欧大陆_________;北太平洋____________.4.读A.B两图:3(1)用箭头标出局部环流的流向。(2)A、B两圉的环流都称

5、为___________环流。(3)A圈环流形成原因,(4)两个环流圈中,对该城市降水可能有影响的是_______环流圈,判断根据是_______________。作业布置:《中华一题》.《地理填充图册》板书设计: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气压差异2.冬夏海陆主要的气压系统二、季风环流1、季风的定义:2、亚洲季风:教学反思: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