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ID:32425852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题类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一般规律,掌握准确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 2、 学会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一、 导语文言文中,除了实词之外,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虚词。这些虚词,在表达上,各自具有不同的意义或语法作用。因为在文言文中经常见到,高考也经常考到。“之乎者也焉矣哉,用得不错是秀才”,从古人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文言虚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又因为语言环境不

2、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也会不同。因此,也就要求我们掌握基础之后,能够灵活机动,学会推断。二、考纲阐述近年来,高考文言文考查并不是漫无边际的,《2009年考试说明》明确了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范围,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知道了范围,我们主要就巩固这18个虚词的用法。三、方法探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清实词虚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虚词,兼有虚实两种用法(词性),需要分清。如:①所。如:A.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所+动词”式中的“所”为代词,因动词不

3、同,其指代的意义也不相同,此处为“……的东西”。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为固定结构,表原因或条件、手段,在此句中表原因,译为“……的原因”。C. 得其所哉;各得其所。这两句中,“所”作动词“得”的宾语,是名词,译为“处所、地方”。-②为。如:A. 尚思为国戍轮台。“为”读wèi,“替、给”的意思,介词。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读,表被动,译为“被”,介词。 C.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为”读wéi,支配“刎颈之交”,动词,译为“成为”。③以。如: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为介词,与“物”“己”构成介宾短语,意思为“因为”。B. 属予作文以记之。

4、“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C. 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的意思,动词,作谓语。能够区分开虚实,也就区分开了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判断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进而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二、掌握基本用法。即熟悉一个虚词有多少义项或用法。这是作出判断的基础。我们总说要“胸有成竹”,对文言文虚词来说,它的基本用法就是“成竹”,没有这些“成竹”,想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是不可想象。如:①乎。助词。A. 表疑问或反问。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当于“吗”。B. 表感叹语气。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相当于“呢”C. 表测度语气。如:无乃不可乎?相当于“吧”。介词。如: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相当于“于”,译为“在”。形容词词尾。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用在形容词“全”之后,相当于“地”。有的情况可以不译。②其。代词,又分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人称代词,意为“他的、他们的”,定语。此其所以败也。作人称代词,意为“他”,作“败”的主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作指示代词,“那(上面的)”意思,定语。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意为“其中的”,是特指代词,作定语。副词。其皆出于此乎?“其”在动词之前,修饰谓语,意思为“大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修饰“还”,表商量语气,意思为“还是”。连词。其传之非真也。

6、这个“其”用在假设语气中,是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用在两个分句前,面对两种情况,表选择,是选择连词,相当于“是……还是……”。助词。霰雪纷其无垠兮。“其”用在“纷”与“无垠”两个谓语词语之间,调整音节,无实在意义。就像这两个虚词,如果不了解“乎”有助词、介词、形容词词尾等用法,不了解“其”有代词、副词、连词、助词等用法,那对具体语境中出现的“乎”“其”就很难做出判断,实在是因为没有判断的依据。所以,要下功夫打好基础,至少要识记熟18个虚词的用法。三、区分单音复音。即要注意一些复音虚词。如:1.所以。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表原

7、因,译为“……的原因”。2.无乃。如:无乃尔是过欤?“无乃”副词,表推测、委婉语气,译为“恐怕”。3.何其。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何其”副词,表程度,译为“多么”。4.得无。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有“该不会、莫非”等意,表推测语气的副词;本句是“该不会”之意。5.然则。如: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为连词,是“既然这样(如此),那么……”的意思。6.孰与。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表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