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

ID:32426305

大小:39.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_第1页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_第2页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_第3页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_第4页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以下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转载自互联网百度.百科或《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并略作删改。苏步青(1902.9.23-2003.3.17),浙江省人。著名数学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

2、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60多篇科学论文。2003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平阳县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就】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

3、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这一重大突破在国际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在国际数学界有不可争辩的地位。青年时期的苏步青,就被国际数学界誉为“东方国土上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数学明星”、后来他对射影微分几何、射影曲线概论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又被国际公认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著有论文150余篇。撰有《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创立了国际公认

4、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苏步青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光辉的思想,而且热爱教育,登台授课60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宽厚仁慈的胸怀包容着他的学生,苦心孤诣的钻研精神激励着他的学生。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的人才梯队向着数学

5、王国进军。苏步青是我国教育界的泰斗,更不愧为一代数学宗师。  1931年苏步青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由于资料、书籍少得可怜,苏步青教授再次远涉重洋,不分昼夜地翻译、抄回了46篇论文,约20多万字。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他们的弟子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的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的一枚枚金牌。为了纪念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由复旦大学等单位发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自述】  我生长在浙江平阳一个偏

6、僻的山材,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割草等农活。1911年,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带我到100多里外的平阳县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1914年我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19年7月,我刚满17岁,就在中学校长洪先生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经过一个月的日语补习,我于1920年2月参加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招考,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到该校电机系学习。”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大地震,我从灾难中逃生,衣物、书籍、笔记尽付一炬、第二年3月我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就去报考日本的名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以两门课均满分的成绩,

7、名列90名考生第一,被录取为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的中国留学生。  1931年初,因我与陈建功先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花上20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水准,为国家培养人才。我怀着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怀念,终于回到阔别12年的故土,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国内教学的条件很差,工资都发不出。我在代理校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我和陈建功先生开创数学讨论班,用严格的要求,培养自己的学生,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我们被迫在山洞里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当年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了卓有成就的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

8、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