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

ID:32426502

大小:263.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2-04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_第1页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_第2页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_第3页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_第4页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点一: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考点解析和预测】在考生眼里,高考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一块“硬骨头”。数年的毕业班教学告诉我们,除了靠平时的积累外,考前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再辅以答题的思路分析和技巧归纳,文言文的学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文言文的词汇(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阅读的起点,因此,它们是高考的必考点,尤其是文言实词几乎是逢考必有。一般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选出释义正确或错误的项;(2)与对照项(多半是课内的)比对,释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预计,2009年高考试题在减少题量,尤其是选择题在减少题量的呼声下,单考实词(或虚词)的可能性大增;虚词会将课内与课外的对照起来考查。

2、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题。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馅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

3、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

4、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答案】C【解析】“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思路分析】信息源“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译文为“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据“陈之戍”可推知“罢”不可能是“罢免”的意思。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罪则有之,

5、罚亦重矣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答案】D【解析】两个“之”字都是助词,起提宾的作用。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于”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译为“到”;后者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后者是人称代词,在这里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C项两个“则”字,前者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后者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思路分析】A、B两项据句子意思可推断出来,难度不大;D项“之”后为动词“谓”,前为名词性词语“此”,

6、可判定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对照项分别出自课文《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促织》《烛之武退秦师》,熟悉课文的考生可将该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入选文,可初步排除A、B、D三项。附:参考译文楚厉王有报警的鼓,和百姓约定用来作警戒。(有一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误击了它。百姓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制止大家,说:“我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玩笑击了鼓。”(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散去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民众才相信了他。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

7、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