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量刑中情感因素的研究

定罪量刑中情感因素的研究

ID:32426921

大小:2.73 MB

页数:184页

时间:2019-02-04

定罪量刑中情感因素的研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定罪量刑中情感因素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容摘要对定罪量刑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并不是学者情感上的意气用事。基于对情感的不信任以及对理性的推崇,一直以来,在刑事司法领域情感因素始终被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被根本排斥。但是,近四十年来,随着情感心理学、情感社会学的发展,以及重大争议性案件的频发,对情感因素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研究成为部分学者关注的的焦点。本文在整理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情感的含义进行了明确界定,紧接着对情感与定罪量刑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证,然后围绕着定罪量刑过程所关涉的法官、犯罪行为人、公众、被害人四元主体分别对其情感因素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展开论述,最后提出了定罪量刑的四元互

2、动结构,并指出在四元互动结构中,四元主体的情感因素对定罪量刑的影响。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除导论外共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为情感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这一部分,文章的重点是何为情感以及情感与相关概念的厘定。在分别介绍情感在心理学、社会学上的概念之后,笔者提出本文语境下的情感概念,即认为刑法中的情感应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首先,它是心理学中的一种主观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都是刑法关注的对象。总之,心理学中有关情感的特点同时也适用于刑法。其次,它还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社会现实,即一种主观

3、的社会现实。因为情感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所以具有主观性;又因为情感还是一种社会事实,对行为的展开具有推动作用,在社会的交往活动以及社会建构、社会秩序维护方面都有现实意义,因此又具有社会现实性。在此基础上,对情感与情绪、情节、以及理性的区别与联系做出了详细且明确的介绍。对上述问题的界分构成了全文的理论根基。第二章:情感与定罪量刑的关系。在本章中,笔者首先对传统定罪量刑与情感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即基于对情感的不信任以及对理性的推崇,传统的某些观点,如对极端法条主义的崇尚、对电脑量刑的提倡以及对民意的驱逐等错误地将定罪量刑与情感生硬隔离,从而造成了定罪

4、量刑不公、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分离、定罪量刑判决无法得到公众认同等后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从定罪量刑的机制与根据、定罪量刑的目的与价值等方面分别探寻定罪量刑与情感其实并非是“相忘于江湖”的。一方面,从定1罪量刑的机制与根据来说,首先,笔者认为定罪量刑过程并不是一个国家对犯罪人进行单向性和封闭性的处理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法官与犯罪行为人、被害人、社会公众沟通协调的过程。换言之,定罪量刑的机制需要情感的融入。其次,笔者认为,定罪的根据为具有定性作用的犯罪构成与具有定量作用的情节严重与否的综合,而量刑的根据为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统一。就前者而言,无论是对犯

5、罪构成各要素的认定与解释还是对情节的认定与解释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介入;就后者而言,情感对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认定也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从定罪量刑的目的与价值来说,首先,笔者认为定罪量刑的根本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即报应与预防。即无论是报应还是预防都有情感的显现。其次,笔者认为,刑罚的定罪量刑的价值也等同于刑罚、刑法的价值,即包括正义、秩序、自由等。事实上,作为基本价值的正义、秩序、自由从来就不是与情感绝缘的,情感是价值的载体,价值体现着情感的“温情”。进一步,笔者认为,伴随着法官定罪量刑整个过程的价值判断与情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立足于上述两个方

6、面,定罪量刑过程中需要情感的融入便水到渠成,这也为下文论述埋下伏笔。第三章:情感在定罪过程中的展开。在本章中,笔者将从法官、行为人、公众以及被害人四元主体的角度分别论证,即论证四元主体各自的情感因素分别对定罪产生影响。本章一共分为四节内容。第一节为法官的情感与定罪。本部分在对理论上存在的误区予以揭示之后,提出法官的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解释论(对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对情节的解释)的影响以及对方法论的影响(以罪定刑、以刑定罪)来实现的。对于解释论而言,无论是对法益侵害性的解释还是对相当因果关系的解释,归根到底都是需要情感涉入的;对于后者而言

7、,在重大疑难案件中,以刑定罪的逆向思维方式也是在公平情感支撑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第二节为行为人情感与定罪(被定罪)。本部分认为行为人的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是要是通过行为人情感因素对主观罪过的影响来实现的。在提出情感因素居于罪过三要素(认识、情感、意志)核心地位之后,本节对情感因素在具体罪过形式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直接故意的心理构造为:直接故意=强知(或弱知)+敌视+强欲;间接故意的心理构造为:间接故意=弱知+漠视+弱欲;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构造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弱知+轻视+弱欲;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心理构造为:疏忽大意=无知+忽视+无欲。

8、明确行为人的情感因素在罪过构造中的地位、作用,为对其准确定罪奠定了基础。第三节为公众情感与定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