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

ID:32433470

大小:1.7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2-04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_第1页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_第2页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_第3页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_第4页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两拨千斤”---虚词“好!”与“好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影,至于半点钟之久了。“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

2、词、代词六类.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

3、、件、幢、下、次、趟等。(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虚词的特点A.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的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结合时才产生的。B.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数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

4、用。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谓、宾、定、补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做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2)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做补语。如:好得很好极了3)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就、只、光、单、几乎、大概、已经、才、仅、不过、将近、恰好。如:只这家书店在营业。光书就有十几箱。将近30户村民住在山下。4)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只有少部分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单说。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刚、的确等。5)有些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5、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6)“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辨析: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介词的语义分类: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表原因、目的的:因、

6、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连词:用于连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1)和、跟、同、与、及、或(主要连接词、短语)2)而、而且、并、并且、或者(连接词和分句)3)不但、

7、不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主要用于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和”是介词还是连词。①我和他都去过。②我曾经(和他)去过。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如何区别:1)看这些词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否可以互换。可互换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