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ID:32435838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_第1页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_第2页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河北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冯艳红《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典籍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论语》的字数虽然不多,但蕴含的思想内容卸颇为丰富。下面笔者就《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谈一下自已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式,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义)孔子说:"由!我把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教给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应从自身实际

2、出发,正确认识自已。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释义)孔子说:"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就会有害了。"[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自然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有害了。3子不语怪、力、乱、神。(释义)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鬼神等事。[点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最重要一点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鬼神等事,正说明了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坚

3、持了唯物主义。二、唯物辩证法思想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是有好言辞,有好言辞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点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孔子看到了道德与言辞、仁德与勇敢的关系,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释义)孔子说:"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目下的祸患。"[点评]这句话说明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预见,近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带来惊慌和忧

4、虑,不能有准备的予以解决。体现了根据原因预见结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完全成熟。到四十岁,已经不会陷入迷惑了。到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到六十岁,巳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超出应有的规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释义)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点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人

5、的成长、人生历程和流逝的时光一样,无不体现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好的方面来学习,找出那些不好的方面来改正。"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释义)孔子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善于全分析事物的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上面观点中的"善与不善"、"温与厉”、“威与猛"、"恭与安”,都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5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6、;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释义)孔子说:"多听,李怀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对其余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疑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对其余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点评]由矛盾的“统一性”可知,一切矛盾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已的对立面转化“多”与"少"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释义)孔子说:"智者乐于水,仁者乐于山。智者喜欢动,仁者喜欢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点评]

7、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持点,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乐水"与"乐山”、"动"与"静"、"乐"与"寿"、"泰而不骄"、"骄而不泰"这些特点,恰恰是不同事物“智者"与"仁者"、"君子"与“小人"的具体体现。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应该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该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样的毛病)。"子曰:"性相近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