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

ID:32436593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4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_第1页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_第2页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_第3页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_第4页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辽河群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辽东裂谷长约830千米,宽约60-170千米。辽东裂谷沉积时期,据前期研究,岩相-古地理特征总结如下:辽东裂谷据北北东-北东向主干边界基底同生断裂和北东向、北西向的次级同生断裂,将辽东裂谷分成七个构造单元:1、北部边缘隆起;2、大石桥-草河口断坳;3、虎皮峪(周家)-宽甸断隆;4、盖县-岫岩断坳;5、盖县-旅顺隆起(庄河隆起);6、丹东-长海断坳;7、南部边缘隆起。现主要介绍大石桥-草河口断坳中辽河群岩相-古地理。一、里尔峪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据前人研究,里尔峪期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以裂谷轴为界,

2、即以现在地理范围西自大石桥-析木域-草河口-桓仁一线,它相当于裂谷轴位置。以它为界将裂谷分成轴南侧和轴北侧两个相区。南区的里尔峪期沉积,西起营口,经岫岩、凤城,东至宽甸,长约300千米,宽约几十千米的东西狭长地带。是辽东裂谷早期强烈下陷时期沉积的优地槽沉积环境。该地带内,未见浪子山组地层出露,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从里尔峪期开始,盆地的中央凹陷区向南迁移,里尔峪组的沉积掩盖了它;二是其原浪子山组被造山早期的席状花岗岩所占据。里尔峪组岩性以浅粒岩、钠长浅粒岩、电气石变粒岩以及条痕状混合岩为主,恢复原岩相当于火山喷发岩。下部发育有条痕

3、状混合岩,这种混合岩一般出露于穹窿状褶皱的核部,既有一定的层位,也具有切层的特点,推测与次火山岩的地质特征极为相似。条痕状混合岩与各种变粒岩、浅粒岩、电气石变粒岩及镁质大理岩,构成了独突的含硼建造。它在时空关系上和演化特征上与硼矿、硼镁铁矿具有特定的成因联系。岫岩-凤城通远堡一带,里尔峪组可分三个岩段:下部为钠长浅粒岩、电气石变粒岩、黄铁浅粒岩、磁铁钠长浅粒岩、黑云变粒岩;中部为含榴黑云变粒岩、矽线二云变粒岩、二长变粒岩及浅粒岩;上部为黑云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浅粒岩、电气(钠长)浅粒岩夹矽线黑云变粒岩,顶部为复杂的钙硅酸岩。通

4、远堡以东的宽甸地区,岫岩以西的营口地区,里尔峪组三分性不明显。里尔峪组沉积时,岩相-古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宽甸地区和营口地区,里尔峪组中产有许多的硼矿床。岫岩-凤城通远堡地区里尔峪组中,虽然有硼矿化,具工业意义的硼矿床发现较少,铜、钴、铁、硫矿床比较发育。北区的里尔峪组,以辽阳隆昌为界,分东西两区。西区的里尔峪组分布于海城南的盘岭,经里尔峪、炒铁河、小女寨,东至隆昌。访区相对应的为三家子-白云海盆的西部,再往西为大石桥-析木城的浅海潮坪。该区以荒甸子-新岭-朱家堡子北东向同生基底断裂为界,以西为断隆区。南侧王家堡子-山咀子后街、

5、徐道沟、闹沟一线以南也为隆起区、北部谷地沟、任家堡子以北,也是隆起区。荒甸子-新岭-朱家堡子基底同生断裂以东为断凹区。由于该区岩石变质较深,原始沉积标志大部分已消失,沉积相带划分已比较困难。盆地西南部三家子附近,为海湾沉积环境。里尔峪组沉积期当时为滨岸的浅水相,主要分布于三家子海湾南西古陆边缘,即现今的砬子沟、三道沟、生铁岭一带。岩石主要以浅粒岩、黑云变粒岩夹方解石大理岩扁豆体,底部在生铁岭一带见到两层含砾黑云微斜浅粒岩,含砾岩层厚13.5-57m,砾径2-3cm,最大砾径达5cm。砾石由石英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原岩为含砾砂

6、岩及粘土质砂岩,砾石呈椭圆状,呈定向排列,砾石长轴与地层走向一致,指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砾岩相,属氧化环境。里尔峪组岩性下部为微斜浅粒岩、二长片岩;中部为浅粒岩、变粒岩夹绢云变粒岩、二云片岩;上部为浅粒岩、变粒岩,夹电气变粒岩、二云片岩。顶部为石英方解大理岩。厚度由西向东变厚。东区的里尔峪组,分布于西起自辽阳大北湾,经华岩寺、摩天岭、甜水站,东至草河口,该区为连山关-吕家堡子三级海盆。该海盆西起隆昌,东至吕家堡子,东西长约百余Km,南北宽约10-15Km。其中包括四级构造,如大滴台海盆、河坎子隆起、鹿园子海盆和吕家堡子河流三

7、角洲。该海盆与三家子-白云海盆之间隔着算盘峪-大刘家堡子隆起,该隆起相当于水下隆起,从沉积古地理环境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连山关-吕家堡子海盆,盆地内沉积厚度大(约7000-1000m),各组段地层齐全,沉积相带发育。该盆地在浪子山组沉积期,据该组地层于现今兰花岭背斜轴部剥蚀强烈处出露,下部与连山关混合花岗岩呈混合交代接触的特征,主要岩性由兰晶石、柘榴石黑云片岩夹黑云变粒岩,底部常有一层厚10-50m的黄白色厚层石英岩,上部有二云片岩,大理岩,千枚状片岩夹层,推测为滨海砂滩相、滨岸浅水相沉积。在里尔峪组沉积期,据里尔峪组整合超复于

8、浪子山组之上,主要由三层白云质大理岩和二层变质火山岩组成。自下而上为:第一层透闪大理岩夹石英大理岩,厚50-70m;第二层为变质火山岩,由变质凝灰岩,变质火山角砾岩组成;第三层为白云石大理岩,厚60-80m;第四层为灰色条纹状变质凝灰岩、凝灰质浅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