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

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

ID:32437436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_第1页
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_第2页
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_第3页
资源描述:

《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2003年1月29日)在吉安市区东南9公里的青原山,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净(一作"静")居寺。它初名安隐寺,建于唐神龙(公元705---707年)年间,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才改为今名。在中国古代佛教史上,净居寺开创了禅宗青原派系,影响于国内外佛教界。而要谈及这个问题,得从行思禅师说起。行思禅师(公元673--740年),唐代高僧,佛教禅宗①七祖,禅宗青原派系②---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鼻祖。他俗姓刘,安成武功山龙云乡坛洲人(今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乡坛洲村委

2、会),系汉长沙王之后裔。行思"幼敏悟,孝父母,俱佛根,不食荤腥。11岁出家童行③。及具足戒,离安成,游方他院,遂诣吉州(今吉安市)"东南方向9公里处的青原山安隐峰下,其时该处已有"蓝若"(佛教小庙,茅棚)。行思见是地山环水绕,以其山青、水青、气青而得名,无怪乎汉代张道陵(张天师)把它封为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之一。行思因此认定是处乃为佛家修行佳境,默许他日修行园满,将把青原山辟为佛门圣地。因之随手拔小荆(一种生长期长,但成长很慢的落叶灌木)一株,倒插在今净居寺大殿之右,心中默吟:"此地若为灵地,树

3、当活。""后果应验"。这棵倒插荆竟奇迹般地成长起来,一直活到"文革"时,树的直径足有60厘米。武则天万岁通天年(公元697年),时已出家13载,年及24岁的行思和尚,"闻曹溪法席盛化,径往参礼",挂锡南华,拜六祖慧能为师,"执侍六祖十有五载"。一日,行思向祖师慧能请教禅机④,"遂问曰:当何所务(禅语,意为人们要该怎样的去完成弘扬佛法使命),即不落阶级(禅语,怎样才不会染着色相。色:佛教把有形质的能感触到的东西称为"色";相:佛教把一切事物外观的形象状态称之为"相")这两句的总意是:我们要怎样弘法

4、才不会辱使命。六祖回答说:"汝曾作什么来?(禅语:六祖反问行思,你说你是谁叫你怎么做的?又是谁要你到曹溪来?)"行思答曰:"圣谛亦不为。"(圣谛:指佛法真理,意为真理对此没有定规,因佛性要求自性自悟。行思据此表白:我是自闻祖师修行好,才来拜渴,不是他带。)六祖接着说:"落何阶级?"(意为:既然是这样,怎能染着色相呢?)行思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意为:真理(佛法)对此也没有作出答复。在我心中已万念具灰,色相全无。)经过这段对话,六祖慧能便已知道行思是一位对禅法领悟有着高深境界的后人,因

5、此"深器之"。慧能在"会下学徒虽众"的情况下,"令思首焉"。行思作为六祖慧能众多弟子中的首座弟子,乃侍六祖参悟。一日(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时年76岁的六祖慧能,预感人寿将终,修行园满,召首徒行思诣座前,对行思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无令断绝"语,乃自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法二祖慧可以后诸祖师往下传承的"禅语",也是诸祖传法的印信。"思(行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

6、弘法绍化。"时年,行思已41岁,出家已30夏。行思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来到青原,在净居寺大倡禅学,格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宗风大振,四方来参者甚众。有湖南南岳衡山石头希迁,亦六祖慧能门人。"六祖将示灭(园寂),有沙弥(小和尚)希迁向六祖求示曰:.和上(和尚在唐时称和上)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六祖回道:"寻思去(意为要希迁依附行思)。"但因希迁没有领悟六祖之意,从此便"每于静处端座,寂若忘生。"进入不得法之境。有位曾与希迁同参的沙弥见此,问希迁说:"汝师(指六祖)已逝

7、,空座莫为(干什么?有何用?)?"希迁说:"我禀遗诫(按六祖遗嘱),故寻思尔(意为座着静思开悟)。"那位同参沙弥听了笑道:"汝有师兄思和上(行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缘在彼,师言甚直(指六祖遗诫)。汝自迷耳。"希迁闻语,茅塞顿开。"便礼辞神龛,直诣青原",礼谒行思和尚。行思向来参禅⑤的希迁问话头⑥,曰:"子从何方来?"希迁答道:"曹溪来(今广东韶关南华寺)。"行思接问:将得甚么来?(行思以疑问的口气说,你真从曹溪来吗?你在曹溪得到了什么?)"希迁说:"未到曹溪亦不失(如没到曹溪怎知曹溪,但在曹溪亦

8、无得失)。"行思说:"凭么用去曹溪作什么?(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曹溪?)"希迁说:"若不去曹溪,争知不失?(如我不去曹溪,那我不是就失去了礼谒你的机缘吗!)"接着希迁又向行思请告禅机,问曰:"曹溪大师还认识和上否?(禅语)"行思说:"汝今识吾否?(你现在认识我吗?)"希迁说:"识又争能识得(意即:认识,也不认识。佛家认为对一切色、相.应无所住.之境界)。"通过对话,行思对希迁有着很高的评价,对着众弟子说:"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行思认为,他有了这位弟子,法轮有人推转了。以后,希迁果为禅门巨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