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

ID:32441944

大小:223.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_第1页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_第2页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_第3页
资源描述: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7期广东水利水电No.72013年7月GUANGD0NGWATERRES0URCESANDHYDR0POWERJu1.2013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罗知宏(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摘要:结合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概况及导流条件,对隧洞导流方案和明渠导流方案进行比选,供类似工程借鉴。关键词:碾压砼重力坝;隧洞导流;明渠导流;导流底孔;方案比较中图分类号:TV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12(2013)07—0070—03施工导流设计是水利水电枢纽总体

2、设计的重要组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21.2。【=,多成部分,是影响枢纽布置、永久建筑物形式、施工方年实测最低温度为一4.4℃,最高温度为39.5℃。流法、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安排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因域范围属于季候风区,春夏多吹东南风,秋冬多吹西素。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掌握基本资北风,7~l0月多台风。由于项山、莲花山脉的阻隔.料,全面分析各种因素,根据工程区水文特性、地形静风(无风)几率较高,大风天气不常出现,大风主要地质情况、枢纽布置等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综由热带气旋造成。根据梅县气象站

3、数据统计,多年平合比较,选择出最优导流方案。均风速在1.2—1.6m/s,最大风速为16m/s,多年平重力坝常用的导流方式有隧洞导流、明渠导流两均年最大风速为11m/s。种方式,以下通过对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实例的根据气象站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阐述,对导流方式进行比较,选择最佳导流方式。1451mm,最大年降雨量为2309Iilm(1983年),最小1工程概况年降雨量为904.5mE。其降雨特点为:盆地少于丘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位于梅江流域,枢纽主要由陵、山地,背风坡少于迎风坡,兴梅盆地多年平均年

4、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分层取水塔、引水管、放空降雨量为1500ITlm。周围丘陵山地多年平均年降雨量洞等组成。重力坝坝轴线与河谷走向呈近8O。相交,则在1600ITIm以上,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4~坝顶高程为172.90m。河床建基面最低高程为110m,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4~6月为锋面最大坝高为63.49m,坝顶宽度为6ITI,坝顶全长为雨,7~9月多为台风雨。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996168.625m,其中溢流坝段长为16.0m,挡水坝坝段长~1400mm之问。为152.625m。大坝

5、右侧设1个放空洞,洞径为1.0ITI,2.2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进口设工作闸门。引水管布置于大坝左侧处,管径为坝址位于加宽的“V”字形山谷中。河床高程为1.5tn,管长约为620m,进口高程为126.6131,引水122m,在拟建大坝位置,河床宽度约为31m,左右管进口设分层取水塔,分3层设置闸门,保证取到最岸山体对称,山顶高程均高于2001TI,坝顶高程为好水质做为饮用水,引水管出口处设电站。水电站装180m,河谷宽度约为1371TI,河流在坝址上下游数次机容量为640kW,电站厂房平面尺寸为25.7m×急转

6、,从上游的坝轴线南东东至北西西走向,在坝下10m。游150m急转由南流向北,坝轴线与河谷走向呈近80。2导流条件相交。河道在坝址位置较平直,上下游均有急转。总2.1水文、气象体来看,左右岸较较对称,均为条形山,左岸条形山梅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受东南亚季风影响坡度较小,右岸条形山在建坝高程段山体较单薄,向很大,且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天数多,上山体较雄厚。坝址位置山体坡度较陡,在设计坝顶平均气温高。位置以下坡度多大于45。,向上坡度变缓,河床及近收稿日期:2013—06—06;修回日期:2013—

7、06—21作者简介:罗知宏(1986一),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施工组织设计丁作。·70·2013年7月第7期罗知宏: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导流方案比选No.7Ju1.2013河床左右两岸均见基岩出露,植被覆盖较差。粘土心墙边坡为1:0.1,土石渣填筑部分迎水边坡、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冲积层(Qa1)、坡积层(Qd1)及背水边坡均为1:2.0,采用500mm厚的干砌石或抛侏罗系沉积岩(J2zhb)组成,河床以下8m为弱风化岩石护坡J。石,两岸风化程度也很浅,其中左岸强风化覆盖层约方案二:“明渠导流法”,即分二

8、期进行,第一个为10—15m;右岸强风化覆盖层约为10—20In,根据枯水期先围右岸部分,由一期围堰挡水,左岸束窄河地质钻探资料,两岸虽然岩石裸露,但非常破碎,透床导流,期间完成布置于右岸的导流明渠及导流底孔水性强,有很多泥化夹层。施工并具备过水条件;于第二个枯水期围左岸部分,3导流方案选择二期围堰挡水右岸导流明渠导流;待坝体浇筑至超过该工程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相应导二期上游围堰高程后,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