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

ID:32447368

大小:3.70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2-04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_第1页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_第2页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_第3页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_第4页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微流控技术汇总.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流控合成条件选择催化剂制备和表征选修课程:XX教授指导教师:汇报人:XXX学号:s20140500X2表面改性技术液滴技术微混合与微反应技术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微反应器设计及制作微流控合成条件选择3微反应器设计及制作微反应器的种类微反应器微化学反应器均相反应器非均相反应器微生物反应器生物大分子反应方向1、按反应类型分:42、按载体形式分:1)芯片微反应器2)毛细管微反应器[1]3)特殊形状的特制微反应器(1)(2)(3)常用的芯片材料有:单晶硅片、石英、玻璃、有机聚合物如PMMA、PDMS、PC以及水凝胶优点:良好的生化相容性、光学性能,表面具有良好的可修饰性。下表为常见芯片制作材料的基本性

2、能。微反应器制作材料微反应器设计及制作5微反应器设计及制作6玻璃等芯片制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涂胶、曝光、显影、腐蚀、去胶、键合。高分子聚合物芯片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热压法、模塑法、注塑法、激光烧蚀法、LIGA法和软刻蚀法等。芯片制作微反应器设计及制作7表面改性技术微流控芯片中比表面积大,表面效应显著,表面重要性被强化。微流控芯片材质多样,增加了芯片表面的复杂性。微流控芯片中的芯片分离、反应和细胞培养等单元技术对表面性质的需求不同。为什么要表面改性减小表面非特异性作用增强表面特异性作用提高表面稳定性改性目的8表面改性的方法分类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方法静态改性硅烷化聚合诱导接枝本体掺杂共价偶联动态改

3、性9常见流体驱动技术分类[2]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流动驱动技术机械力驱动(系统自身机械部件的运动来驱动流体)气动微泵离心力驱动压电微泵非机械力驱动(系统本身没有活动的机械部件)电渗驱动热气驱动光学捕获驱动101、机械驱动包括:离心力驱动,气动微泵驱动,压电微泵驱动。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压电微泵驱动向压电双晶片施加方波信号时,压电双晶片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弯曲变形,进而驱动PDMS泵膜改变腔体的容积。当压电双晶片带动泵膜向上移动时,泵腔体积增大,腔内流体的压强减小,使入口阀打开,同时出口阀关闭,流体在压差的作用下流入泵腔。112、非机械驱动包括:电渗驱动、热气微泵驱动、光学捕获微泵电渗驱动:

4、电渗驱动是当前微流控芯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流体驱动技术。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12优势:构架简单、操作方便、流行扁平、无脉动等。劣势:易受外加电场强度、通道表面、微流体性质及传热效率等因素影响,稳定性相对较差。微流体控制是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操作核心,在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所涉及的进样、混合、反应、分离、检测等过程都是在可控流体的运动中完成的。微流体控制主要包括电渗控制和微阀控制。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微流体控制13微阀控制特征:低泄露、低功耗、速度快、线性范围广、适应面广举例:双晶片单向阀原理图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14微混合和微反应技术1、微混合由于一般微流控装置流体状态以层流为主,因此微流控的微混合

5、主要依靠扩散提高层流条件下混合效率的主要原则为:拉伸或折叠流体以增大流体的接触面积;利用分散混合设计,通过管路几何交叉设计将大的液流拆分并重新组合,从而减小液流厚度,实现更有效混合。15微混合器的分类汇总[3]微混合和微反应技术微混合器被动式并行叠片串联叠片混沌对流液滴主动式磁力搅拌型声场促进型电场促进型其他类型1617微混合和微反应技术液滴技术18一种在微尺度通道内,利用流动剪切力与表面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连续流体分割分离成离散的纳升级及以下体积的液滴的微纳技术。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操纵微小液体体积的技术[3]。主要有气-液相液滴和液-液相液滴两种。气-液相液滴由于容易在微通道中挥

6、发和造成交叉污染而限制了其应用。液-液相液滴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不同又分为水包油(O/W),油包水(W/O),油包水包油(O/W/O)以及水包油包水(W/O/W)等,可以克服液滴挥发、交叉污染等缺点,因而是微流控液滴技术发展的侧重所在。19液滴技术液滴技术微液滴生成水动力法气动力法光控法电动法微液滴操控微液滴裂分微液滴融合混合微液滴分选微液滴捕获水动力法T型通道法流动聚焦法共流聚焦法参考文献[4]1、液滴的形成水溶液和油同时从不同的微通道中流出,当通道疏水时,油浸润通道,包裹水溶液形成油包水(W/O)型液滴;若通道亲水,过程相反,形成水包油(O/W)型液滴。液滴技术202、液滴的优点1)体积小

7、所需样品微量,适合高通量筛选反应和某些样品来源有限的反应2)样品无扩散液滴技术213)反应条件稳定除了消除样品分子的扩散之外,水分子的蒸发也因油相的包围而受到抑制,液滴内的反应条件几乎不受外界影响4)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得以避免液滴技术225)混合迅速液滴在通道中运动时,在液滴内部将以运动方向为轴,形成两个循环回流。液滴技术233、液滴的操控技术1)反应物的引入A、直接进样当反应比较简单时,可用注射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