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的民生思想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

ID:32476195

大小:1.4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7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_第1页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_第2页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_第3页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_第4页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朱熹的民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8卷第5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Vo1.38№.5JournalofAnhuiNormalUniversity(Hum.&Soc.Sci.)Sept.2010【徽学研究】论朱熹的民生思想肖建新,宫超(安徽师范大学1.学报编辑部;2.历史系,安徽芜湖241000)现代意义的“民生思想”,应该是近代西学本。”[]卷。代晦掇应诏疏’他们讲的都是民生问题。而东渐之后传人我国的,并成为孙中山“三民主朱熹在建构理学中,更是从百姓的衣食等基本生义”的重要组成之一。①但是,“民生”一词古已存层面,以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对民有之,为历代统治者及政治家、思想家

2、等所关生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注,《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民生在勤,勤则民生思想。尽管民生与民本密切相关,甚至民生不匮。”这种民生的含义,指向百姓的生活和生以民本为理论基础,都能为政权的建设和巩固服计,显然与近现代的“民生主义”有很大的相通务,但是,民生关注的是百姓的生活、生存、生之处。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都面临,任何人都无计,更多地表现为社会范畴;而民本强调百姓是法回避的。孔孟在创建儒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政权和国家统治的基础,反映民与国的关系,更“惠民”、“制民之产”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思想,多地体现为政治范畴。成为儒学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宋代朱熹及其思

3、想,历来是多个学科研究的重儒学重构和复兴时,程颐认为,“为政之道,以点。其中,朱熹的民本思想以及富民、重农、恤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民、重民观的研究,可能与民生思想研究的相关收稿日期:2010—05一O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S008)作者简介:肖建新(1961一),男,江苏南通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宋史等;宫超(1983一).男,安徽毫州人,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方向为宋史。①《孙中山全集》第9卷,《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5—427页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O1O年第38卷度要高一点。①但是,迄今为止

4、,尚未见到朱熹兼并”带来的民生危机,他们试图反其道而行民生思想的系统论述。为此,研究朱熹的民生思之,实行井田制,即从土地的私有返回公有。程想,应有学术上的探索和开拓价值,对当下的民颢认为这是“为治之大本也”[]卷。论十事札。朱熹生问题解决也有启迪意义。也很推赞,认为不修井田之法,导致田无定分,豪强得以乘机兼并;而田赋不均,贪官污吏得以一滥取于民,由此造成“民生日蹙”,社会危机重、复井田,行经界,抑制土地兼并,缓解人地的社会矛盾重。为此,“若欲行之,须是行井田~[312530。当然,朱熹的“井田之法”与历史上孟子所我国古代的土地,包括国有和私有两种基本说的“井田制”有所不同,不主张

5、恢复与井田制形态,并有“国衰私盛”的演变轨迹。宋代的变密切相关的封建和宗法制。③现代学者张立文先化很有时代的特征,表现为土地买卖日趋频繁,生指出,朱熹只是借复“井田制”之名,而行改土地兼并日益激烈,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租佃经济革之实。④他的井田之法主要有两点:其一,“以口数占田”[2]卷,即按照人I=1来分配土地,发展。④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宋朝采取“不抑兼并”或“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以限制品官形势之家霸占大量土地。朱熹在其实质上就是允许土地买卖,发展土地私有制。这《井田类说》一文中详细地描绘了按口数占田的种土地政策固然有解放生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设想,“古者建步立亩⋯⋯

6、井方一里,是为九。和农业产量的作用,但是,又必然出现贫富两极夫八家共之,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分化,以及在土地所有权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赋税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同时,不均问题,尤其是所谓“产去税存”,或者“有为了土地分配的公平,又提出好坏搭配、岁耕换产无税”、“诡名挟户”等,大地主或官僚地主,易,“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往往通过兼并土地,把税赋转嫁到没有或较少土亩,岁更耕之,换易其处。”[J卷其二,“不得买地的贫苦百姓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不卖,以赡贫弱,以防兼并”l2l卷鹊。这些设想和愿堪,朱熹就指出,“公私田土皆为豪宗大姓诡名望很好,通过

7、井田的形式,防止土地兼并,解决冒占,而细民产去税存,或更受依寄之租,困苦农民的土地问题,但又很不现实,当时南宋政权狼狈,无所从出。”_I2卷嬲与丞相札子而农民失去土既没有能力开展计口授田,也没有如此多的土地地或负担过度,小农经济难以持续,必然引起社来分配给百姓。会的动荡,影响统治的稳定。井田不只是空想,也是一种倒退,土地所有土地的兼并、买卖是形式,而实质是私有化制不可能从土地私有回到土地国有的时代。朱熹和租佃化的过程。这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潮只好退而求其次,主张“正经界”,以缓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