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

ID:32479228

大小:488.50 KB

页数:263页

时间:2019-02-07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_第1页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_第2页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_第3页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_第4页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6A文】《民法总则教程》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法总则教程第一节民法概说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财产所有和交换关系(所有权、合同之债、侵权之债)3、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人格和身份关系(人格权、身份权)立法例1、《民法通则》第二条: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合同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

2、议。二、民法与私法其他部门的关系1、商法2、公司法3、婚姻家庭法4、知识产权法三、民法的重要意义1、民法是权利法民法的首要目的是赋权,使每一个民事主体都拥有充分的民事权利,并可以自由地行使这些权利2、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四、民法的逻辑结构五、民法的法源1、成文法: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普通民法:以民法典的形式就一般民事法律关系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如《法国民法典》特别民法:就某一民事法律关系做出特殊规定的法律规范,如《合同法》2、习惯法习惯:习惯法,善良风俗惯例:商业惯例,行业惯例3、判例英美法是判例法大陆法上的判例是重要辅助我国

3、实施案例指导制度六、中国民法的历史发展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清末:1911《大清民律草案》民初:(1929-1931)《中华民国民法》台湾地区:《中华民国民法》新中国:1986《民法通则》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一)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最基本的理念民法的制度建设应服从民法的基本理念,如平等、自由、诚信等,如果没有基本理念的统摄,民法的具体制度就会丧失目的性。2、民法基本原则是抽象的民法规范例如:平等原则比较:自然人的行为能力规则3、民法基本原则内

4、涵丰富、有伸缩性例如:意思自治原则比较:有限责任公司的责任规则4、民法基本原则贯穿民法始终例如: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物权法定原则(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2、民事法律行为的准则3、民法解释的依据,漏洞补充二、近现代民法基本原则的演变(一)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法国民法典》奠定了近代民法的基础,也形成了近代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1、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契约自由原则3、过错责任(自己责任原则)(二)、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现代民法对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修正。1、针

5、对所有权——禁止权利滥用2、针对契约自由——适当限制契约自由3、针对自己责任——以严格责任补充过错责任三、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契约自由原则意义:自主、自愿、自由作用:鼓励民事活动,实现真正的契约自由。立法例:《民法通则》第四条《合同法》第四条限制:禁止以表面的自由掩盖实质上的不自由2、平等原则内容:在同一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地位是平等的。意义:经济基础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法律保护平等作用: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立法例:《民法通则》第三条3、公平原则意义:交易的公平和对等作用: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和内容立法例:《民

6、法通则》第4条,《合同法》第5条、54条(显失公平)4、诚实信用原则意义:来自于善意履行,后发展为诚实信用原则。作用:可用于解释和评价民事主体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补充法律漏洞立法例:《民法通则》第四条《合同法》第六条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意义:一切权利的行使不得超出正当界限和限度作用:特别用于限制所有权的滥用立法例:《民法通则》第六条6、公序良俗原则意义: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作用:对民事法律行为有解释评价的作用,也有漏洞补充的作用立法例:《民法通则》第六条第三节民法方法论导论一、法律逻辑概说逻辑学发源于古

7、希腊,也译为“逻各斯”,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但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形式逻辑,即以符号化的方式进行推理,包括归纳推理、溯因推理和演绎推理三种。形式逻辑是数学的逻辑基础,每一位数学家都可以说是逻辑学家。但形式逻辑不能用以进行法律分析。法律逻辑也注重推理,但并不注重形式,不能符号化,而是注重内容的正确性,因而法律推理是非形式推理,是由一系列的价值判断组成的逻辑结构。关于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区别,请看以下两个推理:A、因为1+1=2,所以2+2=4。B、因为甲侮辱了乙,侵害了乙的人格尊严,因此应当进行赔礼道歉。这两个判断有

8、什么不同呢?A是一个数理逻辑的例子,运用了基本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即由于一加一等于二,所以二加二必然等于四。依此类推,四加四等于八,四加八必然等于十二。整个的数学体系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符号化、公式化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基础之上的。而B是一个法律逻辑的例子,这个推理表面上看是与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