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

ID:32491919

大小:29.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8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_第1页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_第2页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_第3页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摘要:自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广西县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看,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应表现为做大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多数县区的首选和首要出路。关键词:产业结构;县域经济;模式创新1研究背景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一五”规划提出“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壮大县域经济”,这些

2、提法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开始,广西每年都召开全区的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表明自治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快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提升广西经济实力、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根基所在。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合作等国内外多区域合作叠加互动,以加快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核心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确立,使我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

3、的发展时期,广西县域经济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期,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深入研究分析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成绩、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出发,着重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认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应表现为做大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多数县区的首选和首要出路。2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近几年,我区县域经济从整体上看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与全国百强县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木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西无一县(市、区)入围,说明我区县(

4、市、区)综合竞争优势太弱。2007年我区县域平均GDP为44.67亿元,只相当于2003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7.5%;县域平均财政收入3亿元,只相当于2003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7.1%。2007年,我区县域年末人口、土地面积占全区的比重都在90%以上,县域GDP占比仅为66.06%。(2)产业调整未能深度发展,增长方式式粗放。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为25.64%,各地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大多局限在农业种植和养殖层面,经济结构以加大投资规模,增加工业总量为主,实施产业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和能力还未形成。目前县域工业主体仍然以小型企业居多

5、,企业优势不明显,部分县区存在经济结构相似,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县域的工业园区建设比较滞后,增长方式也比较粗放,对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007年经济总量前10位的县(市、区)生产总值总和为996.33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3%,是总量后10位的县(市、区)总和的9.95倍;财政收入前10位的县(市、区)合计为70.64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26.8%,是收入后10位的县(市、区)总和的9.37倍。其中县域经济总量最大的玉州区生产总值为138.97亿元,比排位后12个县(市、区)的总和还多。县域

6、财政收入最大的平果县财政收入达到16.23亿元,比排位后17个县(市、区)的总和还多。(4)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县域非农业特别是二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次产业占比重偏大。县域工业中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五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目前正面临国家不断加大的宏观调控压力;农业产业化潜力巨大,一二次产业之间互动乏力;一些县市主导产业尚未真正形成,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3从产业结构演进看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动态过程,产业结构优

7、化升级具有自身的演进规律。就一般状况而言,区域经济经过一个高质量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其第一产业发展则容易有较大的后劲,第三产业发展则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进而是强大的经济综合实力。广西县域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不尽合理,而且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度低。2005年广西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33.8:36.1:30.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6%;而2005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2.4:37.1:40.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1%。这表明广西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明显滞后,低于全区总体平均水平,同时

8、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产业过重(占到1/3强)、第二产业脆弱(工业不强)、第三产业滞后(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甚至低于工业)。广西县域经济2000、2004、2005年度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