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

ID:32492476

大小:1.90 MB

页数:196页

时间:2019-02-08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_第1页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_第2页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_第3页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_第4页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6A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体系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四部分,共七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引论第二章物质与意识------------------唯物论第三章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第四章认识、实践、真理---------认识论第五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2010年哲学部分分值统计内容单选多选判断论述材料合计引论213唯物论3216辩证法722029认识论4217唯物史观523313合计216820358时政03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1.什么是哲学(理解)(1)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哲学与意识形态)(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与其研究对象)(4)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1)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哲学与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人们自发形成的这种世界观一

3、般是比较零乱的,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还不是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哲学家以理论的形态进行加工、概括和整理,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一种理论体系,才形成哲学。5(3)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与其研究对象)世界三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学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一般规律:不是特殊规律(4)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研究的视野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为具体

4、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了解)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把世界观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哲学既描述和解释世界,又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72.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8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理解)※内容(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2)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思

5、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认识论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2)实践意义: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包含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两个基本方面,其实质都是在认识和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94.哲学的党性问题(了解)(1)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2)所有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家都分别属于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也称作哲学的党性原则。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不是哲学中的基本派别。(3)阶级社会中哲学都是为一定阶

6、级的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就是要自觉站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105.哲学派别——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两派划分依据: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2)关于唯物主义(理解)①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②朴素唯物论: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唯心史观(不彻底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

7、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辩证唯物主义:既是辩证的又是唯物的11(3)关于唯心主义(理解)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①产生的根源a社会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充分b阶级根源——是指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或阶级的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c认识论根源——把认识过程主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