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

ID:32502865

大小:7.94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2-09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_第1页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_第2页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_第3页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_第4页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录井技术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录井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录井技术已经由传统的录井手段迈向现代录井新阶段,形成了“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评价”为一体的现代录井技术,已基本实现了油气钻探过程中的全面监控,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油气勘探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从2004-2005年油气层综合评价看出,所上的很有限的录井项目在一些由于成藏条件特殊和控制因素复杂的高阻水层、低阻油层、低孔低渗、深层非碎屑岩裂缝性地层等特殊油气层的评价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尤其在高效开发区块水淹层评价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2004-2005年录井技术取得的进步在油田的生

2、产实践中,我公司充分发挥录井技术“快速及时”的优势,在“及时发现、准确落实、储集层评价”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录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由简单的定性发现油气显示,向自动定量评价油气层的综合录井技术的方向发展。一、2004-2005年录井技术取得的进步1、综合录井(气测)是发现和评价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之一综合(气测)录井直接检测钻井液中烃类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烃类物质的丰度有关,而受油气藏储集层岩性、电性、物性影响较小,在部分特殊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综合(气测)录井显示了明显的优势。2004-2005年综合(气测)录井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最初的人工读值发展到计算

3、机自动采集数据。由读取气测峰值发展到计算积分面积,使数据更精确。快速色谱录井技术为薄层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提供了可靠准确的技术保障。快速色谱录井技术的成熟,使分析周期由过去的4min减至30s,使气测录井对油气检测的分辨率提高了8—10倍。该项技术的应用为裂缝性地层、浅层、薄层等复杂地层的油气发现与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气测录井技术解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最初机械地引用国外的解释方法,如皮克斯勒法、3H法,如今已在国外解释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地质特征形成了自己的解释方法,如常用的方法有气体评价法、三解形法、双对数法、Fisher准则法、神经网络预测法、专家系统法等,并且在高效开

4、发区块水淹层气测评价方面进行了初探——灌满系数—C1相对含量法。实例1、泌301井--深层非碎屑岩裂缝性地层出油井泌301井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安棚鼻状构造南翼的一口预探井,该井于近设计完钻井深处发现良好的气测异常显示,加深150m后下套管试油,喜获工业油流,这是泌阳凹陷首次于在大理岩裂缝中喜获工业油流。该井的突破,为泌阳凹陷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勘探领域,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实例2、王集油田开发井王侧10、王侧14井位于王集油田东区Ⅲ断块的两口采油井,比较一下两口井的气测显示情况和投产情况:实例3、高效开发区块气测水淹层评价的实例,如:下二门、魏岗、赵凹的一批井下二门

5、:未水淹前全烃升高,组分比较齐全,水淹后且随着开采程度(年度)的增加,油层中C1%呈上升趋势,组分不全,甚至只有C1,这主要是由于随开发进程,地层压力自然递减,油中溶解的轻质组分解析出来造成的。下二门油层C1%随时间变化图实例3、高效开发区块气测水淹层评价的实例,如:下二门、魏岗、赵凹的一批井下二门水层C1%随时间变化图下二门水层C1%随时间变化图下二门水层C1变化规律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水层未动用或未一致动用。实例3、高效开发区块气测水淹层评价的实例,如:下二门、魏岗、赵凹的一批井魏岗:未水淹前全烃升高倍数远远大于水淹后全烃升高倍数;未水淹和水淹后组分均比较齐全(

6、与下二门油田完全不同);水淹后且随着开采程度(年度)的增加,油层中C1%呈上升趋势,且C1%(相对含量)大于70%,未水淹油层C1%(相对含量)介于50-70%之间(见图2-1);未水淹油层与水淹层灌满系数均大于0.8,且水淹层的灌满系数大于未淹层的(与下二门油田完全不同),出现此反常情况可能是储层能量决定的,未淹油层大多为低孔低渗层,出水少但出油也少。实例3、高效开发区块气测水淹层评价的实例,如:下二门、魏岗、赵凹的一批井下T5-2218井--下二门短轴背斜构造Ⅱ1断块本井典型层段分析:H2Ⅲ21-2:1007.9-1011.9m,厚度2.2m/2层,岩性:灰色油迹粉砂岩,泥

7、质胶结松散,与稀盐酸不反应,滴水渗,荧光湿照暗黄色,干照暗黄色,滴照乳白色,系列对比11级。电测电阻率20.16-34.36Ω·m,孔隙度17.42-14.93%,渗透率0.038-0.060µm2,含水饱和度57.45-49.22%,电测解释为强水淹层。气测显示为一套油层特征:异常厚度4m,灌满系数大于1,全烃:0.65%↑3.88%,C1:0.539%↑2.461%,C2:0↑0.010%,C3:0↑0.010%,iC4:0↑0.012%,nC4:0↑0.016%。综合评价为油水同层,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