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电阻率测井.ppt

【7A文】电阻率测井.ppt

ID:32504944

大小:4.0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2-09

【7A文】电阻率测井.ppt_第1页
【7A文】电阻率测井.ppt_第2页
【7A文】电阻率测井.ppt_第3页
【7A文】电阻率测井.ppt_第4页
【7A文】电阻率测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电阻率测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阻率测井目录第一节侧向测井第二节微电极测井第三节感应测井第一节侧向测井1、三侧向测井电极系1)该电极系由三个直径相同的金属圆筒组成;A0为主电极,A1、A2为屏蔽电极,回路电极B置远处(无限远),三个电极之间用绝缘层隔开,电极系的记录点在主电极中点;2)在测量过程中a.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流极性相同;b.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位相等;c.主电极的电流强度Io恒定。3)A1、A2之间短路,并使A0、A1、A2之间电位相等(如果A0、A1、A2之间电位不相等、则它们之间由自动调节装置控制,该装置自动调节屏蔽电流Ie,直到A0与A1、A2之间电位相等为止。)一、三侧向测井的基本原理2、测

2、量原理由于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流极性相同,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位相等,使主电极的电流几乎垂直井轴进入地层经理论计算得到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K——侧向测井电极系系数ro—表示主电极的接地电阻,表示主电极的电流层由主电极到回路电极所经过的介质的电阻由欧姆定律得知:r=U/I故将上式改写为:Ra=Kro,3、接地电阻为了说明层间各部分对测量结果的相对影响,引入几何因子的概念:几何因子理论:地层各部分介质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可用相对几何位置来描述。几何因子是指与介质空间位置、体积大小、形状等几何因素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电极系测定各部分介质的贡献总和为1,即G=Gm+Gi+Gt=1Ra=G

3、mRm+GiRi+GtRt其中G为几何因子,取决于介质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等。二、浅三侧向(深浅三侧向测井的区别)(1)相同之处:a)测量原理一样b)Lo一样c)记录点都在Ao中点(2)不同之处:深的B极在无限远,浅的B极在附近(3)由于以上二点不同导致深:电流流入岩层集中浅:分散深:电流片厚度变大慢浅:快深:探测深度大浅:小三、侧向测井的影响因素1、井眼井径不大,井内为盐水泥浆,其几何因子和Rm都和小,可以忽略不计,井径变大,一是使rm和rmc升高,二是使ri和rt减小,从而导致井眼影响增大,Ra降低2、围岩当Rt>Rs时,围岩分流作用,使电流线散开,使Ra降低;(砂泥岩剖面

4、)当Rt<Rs时,屏蔽、扩散面积减小,Rt值增大。(碳酸盐或火成岩和变质岩剖面)3、侵入带Ri和di愈大,则ri愈高,对侧向测井影响也愈大,所以高阻侵入比低阻侵入影响大。4、地层地层电阻率愈高,rt愈大,不论被其他串联的电阻大小如何,地层影响都将增加。综上所述,侧向测井适用于盐水泥浆井眼,储集层为高阻薄层、低侵或碳酸盐等高阻剖面1、划分岩性剖面三侧向电阻率受井眼、层厚、邻层影响小,分层能力较强。地层界面划在曲线开始急剧变化的位置。2、判断油水层三、侧向测井的应用深浅三侧向曲线形态相同,当两者按相同的基线和相同的横向比例重叠时正幅度差Ra深-Ra浅>0,为油层负幅度差Ra深-Ra浅<

5、0,为水层3、确定岩层的真电阻率四、七侧向测井基本原理:与LL3一致,电极系结构上略有不同,由七个金属电极组成。1、电极结构:主电极Ao,屏蔽电极A1、A2;M1和M1’M2和M2’两对监督电级分别短路相接;2、测量时,主电极供以恒定的电流Io,A1、A2的电流极性与主电极电流极性相同。同时,自动调节装置通过屏蔽电流Ie的调节,使测量电极M1和M1’之间及M2和M2’之间的电位差等于零。四、七电极侧向测井上述七电极侧向测井电极系又称为深七侧向电极系,它的B极在无限远。如果将B电极分别安置在靠近A1和A2的地方,A1和A2的屏蔽电流会很快的返回B电极。因此主电极流出的电流进入地层后也

6、会很快地发散,使电极系的探测深度减小,这种电极系称为浅七侧向电极系。一、引入微电极测井的目的1)区分致密层和渗透层普通电极系的视电阻率测井曲线能够确定高阻层,但不能区分致密层和渗透层2)划分薄夹层划分薄夹层,以便计算油层的有效厚度,使储量计算精确3)确定冲洗带的电阻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电极距小,贴壁测量的特殊装置称为微电极第二节微电极测井二、微电极测井原理A0.025M10.025M2电极系内容微梯度微电位电极系A0.025M10.025M2A0.05M2电极矩L=0.0375L=0.05--M1M2的中点AM2的中点Ra计算公式探测深度4-6cm左右8-10cm左右Ra反

7、映在渗透层处反映泥饼的电阻率在非渗透层处反映岩层的电阻率在渗透层处反映冲洗带的电阻率在非渗透层处反映岩层的电阻率注意:K1、K2分别称为微梯度和微电位装置系数,它们通过试验确定。1、确定岩层界面微电极测井曲线划探测范围小,纵向分辨能力较强,划分薄互夹层比较可靠。一般用微电位的半幅度点来确定岩层界面。2、划分渗透层1)幅度差:微梯度和微电位二条曲线一般重叠在一起,可看到二种幅度差。正幅度差Ra微电位-Ra微梯度>0无幅度差Ra微电位-Ra微梯度=0或很小负幅度差Ra微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