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

ID:32505300

大小:12.63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02-09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_第1页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_第2页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_第3页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_第4页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油田水驱采油工程技术大庆油田高级技能人才培训中心2008年8月1)老油田水驱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及厚油层的特征2)精细分层注水技术3)精细分层堵水技术4)精细分层压裂技术5)精细分层补孔技术6)“两三结合”水驱挖潜工业性矿场试验7)深部调剖技术8)相渗透率改善技术目录老油田主要是指我国东部陆相沉积油田基本特征:多段、多韵律,油层非均质严重存在三大矛盾:平面矛盾、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合理的井网与水驱分层注、采技术基本可以解决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解决层内矛盾成为难点。解决层内矛盾的方法:1.把层内矛盾转化为层间矛盾;2.采取深部调剖或其它驱油

2、方式。1、老油田水驱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及厚油层的特征大庆喇萨杏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根据密闭取心资料,尽管水洗层有效厚度占钻遇总厚度的94.57%,但水洗层内剩余油依然较多,未水洗段占31.17%,且主要分布在有效厚度大于2m的厚油层中,工艺挖潜对象由油层间转移到层内。上部52.6%中部30.1%下部17.3%厚油层内弱-未水洗厚度分布图(有效厚度大于2.0m)储层精细地质研究技术,确定了厚油层内部结构界面特征河流相储层四级结构界面分布模式建立了形成了一套河道砂内部结构界面追溯对比与结构单元划分的方法。Ⅰ类界面:为表外层之间泥岩、

3、钙质岩、粉砂质泥岩,厚度≥0.2m。Ⅱ类界面:为有效层之间的钙质层或物性夹层,界面厚度≥0.4m。Ⅲ类界面:为有效厚度内部钙质层或物性夹层,厚度0.1m~0.3m。Ⅳ类界面:垂向砂体迭加或切迭存在的渗透率分级或水淹层界面,界面厚度0m-0.1m。Ⅰ类界面Ⅳ类界面Ⅱ类界面Ⅲ类界面5.81.81.72.03.76.10.8500.6500.4200.3000.280储层垂向结构界面分类模式自然电位微电极发展了厚层层内剩余油描述方法,确定了厚油层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精细地质描述,将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归纳为五种类型:一是结构界面分布较稳定的

4、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类型喇3-1722~喇4-1702井萨Ⅱ2-8层结构单元剖面图二是底托、悬挂式结构单元剩余油类型层状间隔式层状叠加式底托悬挂喇5-P2020~喇6-P2025井葡Ⅰ1-2层结构单元剖面图三是底型切叠式结构单元剩余油类型7-217-P2118-21底型切叠喇7-21~喇8-21井葡Ⅰ1-2层结构单元剖面图四是楔状镶嵌式结构单元剩余油类型五是交错迷宫式结构单元剩余油类型8-24018-24378-2438-24358-24318-2438喇8-2401~喇8-2438井萨Ⅲ3层结构单元剖面图喇4-P142~喇5-1488

5、井萨Ⅲ1-3层结构单元剖面图分析上述三种剩余油分布特征,即层状结构单元的砂体变差部位、底托悬挂式及交错迷宫型结构单元中的剩余油,通过利用结构界面可以进行精细挖潜。底型切叠型、楔状镶嵌型结构单元的剩余油需要通过其他资料综合分析,为下步的攻关挖潜目标。以上五种结构单元能否用来挖潜,关键看其隔层是否稳定,垂向上有阻渗作用,平面上有较大的遮挡面积,对应油、水井的隔层是连贯的,至少要大于井距的1/2。厚油层层内非均质突出、无效注采循环严重、剩余油更加分散的开发现状。深化到砂体内部结构单元的研究,建立了四级结构界面的分布模式,将层内剩余油归纳为五

6、种类型,使挖潜突破了层间调整的局限性。油层精细研究的成果,对挖潜工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精细挖潜工艺的实践来检验。针对精细地质研究精细挖潜工艺验证需求攻关思路:技术系列:充分利用和保护物性结构界面,提高挖潜工艺的精细程度。精细注水、精细堵水的封卡界面厚度可以降到0.1m,水力割缝补孔不破坏的夹层厚度可以降到0.1m,顶部定位平衡压裂不破坏的隔层厚度可以降到0.4m。一是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挖潜技术: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顶部,而底部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形成注采无效循环场,主要实施精细分层注水和堵水工艺。二是底托、悬挂

7、、底型切叠、楔状镶嵌型结构单元剩余油挖潜技术:主要通过对其它层系油井的相应层位进行精细分层补孔等措施,完善注采关系来挖潜。三是交错迷宫、楔状镶嵌型结构单元剩余油挖潜技术:交错迷宫及楔状镶嵌型结构单元砂体注采井间存在夹层遮挡、变差部位,可通过精细分层压裂工艺,改善连通效果来挖潜。根据厚油层内部结构界面的类型、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新的工艺系列,形成了厚油层层内精细挖潜配套技术,采取以下三种工艺对策:2、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根据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挖潜的对象是0.5m以下的小隔层或者是物性结构界面。而常规压缩式和扩张式封隔器胶筒所卡的夹层厚度至少在0

8、.5m以上,由于管柱的伸长或调配管柱允许的误差范围(1000m误差范围±0.2m)就可能把夹层错过,因此采用常规注水工艺无法实现。为此研制应用了长胶筒封隔器,由层间细分达到层内细分。长胶筒封隔器原理胶筒封堵技术是利用封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