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

ID:32506249

大小:7.91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09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_第1页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_第2页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_第3页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_第4页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RESERVOIRSIMULATION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开发优化技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压裂及储层改造技术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由于页岩气成藏与开采的特殊性,配套的评价及开发技术成为页岩气商业生产的关键。页岩气藏成藏模式图页岩气藏分布模式图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1)页岩气藏成藏及分布模式页岩气成藏具有独特的自生、自储、自封闭特点,天然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赋存页岩系统中,有利区主要集中于盆地中心偏斜坡处。裂缝饱和富集微-纳米级基质孔隙饱和富集附富集吸附成藏机理资料来源:Jarvieetal.,2003成藏机理原位饱和成藏机理有机质、粘土矿物等颗粒表面吸1、

2、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一是:与传统油气富集模式不同,页岩气成藏存在吸附成藏、原位饱和成藏、裂缝饱和成藏三大机理。裂缝饱和滞留烃的数量:占总生烃量的40%~80%排出滞留烃源岩页岩油页岩气非常规油气气藏油藏致密气致密油非常规油气常规油气原位滞留富集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二是:页岩气成藏具有独特的自生、自储、自封闭特点,即源储一体,持续聚集,原位饱和聚集。页岩有机质生烃、成藏基本过程核磁共振(NMR)测定页岩孔喉结构及微观气体分布聚焦粒子束(FIB)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观察纳米尺度的孔隙结构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2)实验评价方法针对页岩储层纳米级孔喉的特点,发

3、展形成含气量测试、纳米级微观孔隙评价、纳达西级渗透率测试实验方法,推动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发展。Barnett页岩样毛管压力,MPa100.0010.001.000.100.01020406080100汞饱和度,%退汞常规储层压汞曲线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页岩岩心致密(最低可达10-9md)、易破碎、制样难度大,常规测量方法很难揭示页岩储层的孔隙、喉道特征和获取有效的页岩储层物性参数。20MP进汞页岩储层压汞曲线常规砂岩铸体薄片页岩孔隙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一是:利用氩离子光束抛光页岩岩石样品表面,通过高倍扫描电镜、薄片岩相鉴定仪和X-衍射仪的分析,可以定量观察微孔隙结构,

4、确定孔隙度,分析矿物成分。5µmBlakelyWell,2,167.4m表面经氩离子抛光后的SEM照片氩离子抛光原理图粒间孔(ΦIG)与干酪根粒内孔(ΦK)SERobReed,BEG,2007孔隙度>3.5%照片中的总孔隙度>3.5%更高碳含量中的纳米孔隙氩离子抛光与常规抛光对比•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页岩等非常规储层孔喉属于微-纳米级别,孔喉连通复杂,渗流机理特殊,常规分析测试手段无法准确测量和表征。二是:利用纳米CT和双射线系统(SEM/FIB)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对页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进行无损伤立体重构、确定孔隙分布与储层参数。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三是:基于多尺度岩心扫描结果

5、,利用晶格玻尔兹曼原理模拟油气渗流机理,建立基于真实三维孔隙模型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动态模型。改变了传统的储层孔喉结构表征方法,建立了非常规储层性质的有效评价体系,大大拓展了全球油气勘探领域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四是:该技术得到现场应用,EOG公司利用该技术对EagleFord页岩进行了研究,查明了页岩气储存和富集机制。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储集空间特征分析测井分析喉道半径与孔、渗关系物性特征分析地震识别有利区带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3)物性参数解释及富集区优选集成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实验分析方法,形成页岩气开发有利区筛选评价技术,显著提高“甜点”建产

6、效果。r35野外露头踏勘露头区浅钻取样分析化验露头区页岩层空间分布页岩气成藏背景页岩气资源潜力和有利目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构造抬升影响)综合测井技术地震解释、处理、储层预测及生气潜力、储层评价进行含气性识别与评价、页岩储层识别与预测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一是:形成了适合页岩气储层的富集区地质评价技术流程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Ro:镜质体反射率GIP:原地气量TOC:总有机碳Thickness:有效厚度Abso-gas:吸附气量二是:井点富集区优选方面,主要运用五项指标进行评价三是:平面富集区优选方面,形成先寻找核心区,然后再拓展到非核心区块的开发程序及布井方式。超压是核心

7、区具备最明显的特征之一1.寻找核心区:在目标盆地中划出生产测试区,进行多井生产测试。(五点或九点井网布井;泄流面积小于80英亩;连续生产至少6~12个月)2.开发核心区:从盆地物性较好的核心地区开始开发。(评价产能,不断优化开发方案)3.向非核心拓展: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开发面积向周边非核心区的区块扩展。Barnett页岩1、页岩气富集区优选及储层评价地层超压是页岩气核心富集区发育的标志性特征Gst=Gs+Gsf+Gsd1、页岩气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