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

ID:32507015

大小:18.92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2-09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_第1页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_第2页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_第3页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_第4页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8A文】2018急诊创伤.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发伤急救林晨2017-2-6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占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第五位多发伤急救多发伤概念院前急救急诊急救多发伤救护Trauma多发伤概念多发伤是指同一机械致伤因素引起2个或2个以上解剖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致命的。多处伤指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例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多处伤伤情不一,轻者不需要处理,重者致死。复合伤指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冲击伤并辐射、烧伤,机械伤合并化学、生物武器伤等。A多发伤C复合伤B多处伤创伤死亡的三峰分布黄金

2、小时创伤后数分钟之内,极少人救护存活创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伤后数日至数周内,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MODS死亡。黄金小时(Goldenhour)创伤后数分钟及进入医院急诊室后早期宝贵的时间,并非60分钟;不同创伤goldenhour不同。创伤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大出血严重颅脑损伤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早期}后期其中,未控制的创伤后大出血是可预防死亡的首要原因!创伤大出血死亡三联征35%的死亡由不恰当的评估和复苏引起,是可以避免的。CalesRH,TrunkeyDD.Preventabletraumadea

3、ths.Areviewoftraumacaresystemsdevelopment.JAMA254:1059,2013.院前急救(Pre-hospitalcare)群发伤分拣原则院前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群发伤分拣原则分四级,戴上不同颜色标签:红色: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须紧急处理。黄色:伤情较重,但暂无生命危险。绿色:伤情轻,无生命危险。黑色:已死亡。四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止血压迫止血要点:压向骨性组织止血带止血: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允许1h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

4、R1: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A)R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1B)止血带是控制大出血最简单有效的措施JTrauma.2012;72:86–93.JTrauma.2008;64:S28–S37院前使用止血带可以有效控制出血包扎要点:使用相对清洁布类固定就地取材转运转运路程较短,病情较轻怀疑脊柱损伤患者搬运转运尽可能使用担架搬运标准预防创伤评估创伤管理原则多发伤院内急救(In-hospitalcare)确保创伤团队谨记标准预防措施为创伤

5、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提供个人保护设备12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创伤评估(TraumaAssessment)快速评估及生命支持全面系统的创伤评估21美国一级创伤中心团队模型快速评估(ABCDE)及生命支持A——Airway:气道安全性评估及维护,颈椎保护B——Breathing:呼吸功能评估及呼吸支持C——Circulation:循环功能评估与支持,控制出血D——Disability:神经功能状态E——Expose:暴露与保温注意:需要按照A-E的顺序进行评估A:气道开放评估方法:“怎么了?

6、”“什么不好?”正常回答——无紧急气道问题不能正常发音、声嘶、异物、呕吐、颈部水肿/出血——有紧急气道问题。最优先原则处理: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双手抬颌法(怀疑颈椎骨折)A:颈椎保护锁骨以上损伤及意识不清者先按照颈椎损伤处理,直至有证据排除。开放气道时需保护颈椎,而不是等待明确诊断后再开放气道。A:颈椎保护流程图B:呼吸检查呼吸和通气:烦躁不安或发绀等,说明缺氧。(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胸廓完整性)流程图C:循环检查循环,控制出血:皮肤苍白,冰凉,心率快,说明严重失血(休克)评估指标早期:面色脉搏肤色皮温

7、精神状态后期:血压脉压平均压CVP尿量乳酸C:循环常见原因:失血性(最多见)心源性神经源性感染性休克:组织灌注、氧供不足控制出血控制外部出血:直接加压止血、抬高出血肢端;尽早使用止血药-氨甲环酸建立大血管通路选用18号留置针2路静脉通路温等张晶胶体输注保持有效循环38R14.1:对于低血压的创伤出血患者应该进行液体治疗(1A)R14.2:首先选择使用晶体液(1B)R14.3: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低渗溶液如乳酸格林氏液(1C)R14.4:如果选用胶体液,应该在相应制剂规定的剂量范围之内(1B)R1

8、4.5:对于钝性伤和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在早期可以使用高渗溶液,但与晶体液和胶体液相比并无明显优势(2B)R14.6: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躯干穿透伤患者,推荐使用高渗液体(2C)关于输液的选择R13.1:对于没有脑损伤的患者,在严重出血控制之前应将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1C)R13.2: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GCS≤8)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维持平均动脉压≥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