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

ID:32533259

大小:19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1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747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文科)出题人:郑海坤审题人:孙佳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

2、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3、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3.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

4、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4.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

5、诏令。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C.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5.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履?”作者是在强调:A.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6、                                 B.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C.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6.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A.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B.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C.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D.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

7、巩固封建统治7.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8.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

8、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