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

ID:32544674

大小:70.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1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_第1页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_第2页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_第3页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_第4页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宿松的黄梅戏现状调查看黄梅戏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宿松黄梅戏工作调查看黄梅戏在新时期的发展要点武汉音乐学院第十四期研究生进修班沈家飞 【摘要】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宿松是黄梅戏重要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正式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就非遗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对非遗的有效科学保护尤为重要。【关键词】黄梅戏、采茶调、黄梅戏经纪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

2、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

3、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

4、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

5、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宿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将会随着考证的深入,人们会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点!在这“处处演唱黄梅戏,人人可哼黄梅调”的黄梅戏故乡,作为我们这些有幸跨世纪的人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把我们的先人用聪明才智创造的黄梅戏这一传统的地方剧种继承好、巩固好、发展好!对于黄

6、梅戏辉煌的历史已成为过去,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黄梅戏的发展已严重落后于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的建设。基于此,现就宿松的黄梅戏存在“观众减少,人才稀少,精品缺少,资金短少”问题现状调查的情况略作分析和介绍! 1、观众减少问题。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娱乐形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加上电影、电视、VCD、歌舞厅、网络等冲击,扑克、麻将的诱惑,观众看戏人数锐减,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宿松当然也不能例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我们只有想办法提高演艺技巧,多创作、排演出雅俗共赏、让人喜闻乐见的剧目

7、,从而把观众吸引过来。  2、人才缺少问题。  A、剧团演艺人员方面:以宿松黄梅戏剧院为例,全院实有工作人员59人,其中演员:男14人,女16人;乐队12人,舞台及后勤人员17人。这些人员分别为1970、1975、1985、1995年四次招工录用。35岁以上人员占30人,年龄最小的也有25岁(2009年统计资料)。众所周知,演艺行业人员,更多的是靠吃青春饭。年龄偏大的同志,随着其舞台形象的丧失,将必须退出舞台。如果不能及时引进年青人,并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将会影响茬口安排,进而出现青黄不接,甚至断代的恶

8、劣后果。  B、编剧方面,安庆自古是文化之乡!近代史“桐城派”引领中国文风数百年。搞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不乏其人,且成果丰硕。但真能胜任编剧工作的却屈指可数,凤毛麟角。时下,我们没有一个在职的人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这与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C、作曲方面亦如是。宿松艺研所仅四个编制,能搞作曲的仅一个人,并且这个人即将退休。一个80多万人口的大县,这种情况是应当改变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迫在眉睫!祈望各界有识之士,关心关注。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