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爱满校园

以人为本爱满校园

ID:32544833

大小:5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1

以人为本爱满校园_第1页
以人为本爱满校园_第2页
以人为本爱满校园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爱满校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爱满校园李道兵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哈佛大学50周年校庆时,曾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哈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什么是以人文本?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我认为,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学生的成长成材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应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人格、尊严等方面的需求。教育以人为本就是

2、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既然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就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

3、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的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事实,让我非常震惊,这些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这些教师是真的爱自己的学生吗?也许,这些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恨铁不成钢”,希望在自己的教鞭下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才,于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岂不知,这样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

4、以下四个方面: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者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教

5、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二、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那是优等生的专有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

6、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

7、仁,把爱洒满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三、要特别重视中等以下的学生及“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有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及“问题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因为他们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