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

ID:32548296

大小:82.8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11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_第1页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_第2页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_第3页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_第4页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市营1班钱嘉恒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的发展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支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年来,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占有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日渐呈现失衡状态。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嗯农村却只获得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中的23%,而最为大多数人所关注的高考录取地区化差异问题则将教育不公平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只能上当地一般学校的高

2、考成绩,拿到北京可以上清华、北大。梳理人们当前对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的种种质疑,大致有三大层面。首先是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其次是国家名校招生指标对广大“外省人”的不公;除了城乡差异与招生指标的不公正外,还有一种不公正,它是由各种特殊招生手段造成的不公——也往往和“教育腐败”相挂钩。“三大不公”当头,无疑使贫民子女升学门槛大为提高,向上流动的障碍增大了。上大学,现在不但要比较智力和勤奋,还要比较身份、户口、关系网、财力。教育本应是推动社会公正的利器,为每个不分贫富贵贱的国民,提供改善命运的愿景,但面对“三

3、大不公”,教育的光芒却黯淡了,它失去了传统价值系统赋予其的道义色彩,反而造就与扩大了阶层鸿沟。当前,人们随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变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月,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择校费”。为了增加“择校

4、”资本,孩子们不得不参加各种各样的“占坑班”、补习班,考取名目繁多的证书,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倾向愈加严重。这些现象多年来禁而不止、治而不愈,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顽症”。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一部分农民随迁子女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就学,郭嘉助学体系尚未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没有做到“应助尽助啊”,残疾儿童教育水平仍落后与普通儿童教育水平,等等。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

5、题时有发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着希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个人来讲,它关系每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对整个社会来讲,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心得市营1班陈文胜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育不仅是关系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和谐关系、化解矛盾的最直接手段。教育问题中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是教育公平问题。一、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

6、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我国“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它可以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教育机会均等;二是教育资源占有的均衡;三是教育质量的同质;四是教育政策的平等;五是教育体制的公平。其中教育机会均等是其核心内容。二、教育不公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不公平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是“四重四轻”:一是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二是重发

7、达地区,轻欠发达地区;三是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四是重少数重点学校,轻多数普通学校。  (二)择校生问题依然存在。择校生大约有三种:一是“以分择校”,即以学生升学考试的成绩来选择学校;二是“以钱择校”,即高收费生;三是“以权择校”,即条子生[2]。虽然现在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明文规定限制择校,并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而采用“就近入学”原则。但是“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学校、家长都有自己的理由,学校认为,由于我国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学校不能获得足够的办学经费,如果我们不收择校生,

8、我们的学校就不能办下去,就不能办好、办强。家长认为,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决定他受什么样的教育,从而决定他争取到什么样的机会。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观点“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因此为了选择一所好学校,很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想尽各种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受利益驱动,巧立名目设立分校(名校办民校)、校中校、校外校,这使有钱有权者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无钱无权者就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