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

ID:32551357

大小:13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_第1页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_第2页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_第3页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_第4页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9年秋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高二历史期末试题2010.1.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卷的答题表在第n卷卷首。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表中的相应位置。1.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B.文

2、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2.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4.有人问程颐“

3、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A.顾炎武B.李贽C.黄宗羲D.王夫之5.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6.马克思指出

4、:“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他”是指A.达尔文B.牛顿C.马丁·路德D.伽利略7.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在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美好蓝图中,“法律”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下列关于这一话题说法错误的是A.伏尔泰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主张用法律来废除私有制D.康德认为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

5、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兴起于民间,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有很高的文学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以下文学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①战国“楚辞”体的创作②魏晋时期对绘画理论的研究③宋代话本的兴起④明清小说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10.爱因斯坦相

6、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②肯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树立了新的运动观、物质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下图是19世纪一位科学家用来说明“获得性遗传”的例子,这位科学家是A.拉马克B.普朗克C.胡克D.施莱登12.与蒸汽机车同时期出现的是A.汽车B.电话C.轮船D.电脑13.章太炎说:“(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这说明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7、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14.右图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它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15.在中国1905~1913年的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共和”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