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

ID:32551830

大小:4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_第1页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_第2页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_第3页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_第4页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奥托·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1860—1943)是享誉国际的丹麦语言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多达487种,研究涵盖普通语言学、语法学、语音学、语言史、符号系统、语言哲学、外语教学、国际辅助语等多个领域,对普通语言学和语法学的贡献尤为显著,影响了包括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乔姆斯基(N. Chomsky)、韩礼德(M. Halliday)等语言学泰斗在内的大批学者。他还是英语界公认的英语语法的最高权威,对英语语法学贡献巨大,影响着一代代的英语研究者和

2、学习者。    1860年7月16日,叶斯柏森生于丹麦兰讷斯(Randers)的一个法律世家。他17岁时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初学习法律,后转向语文学,学过法国文学,研究过丹麦方言,曾致力于语音学的研究。他师从语言学家维尔纳(K. Verner),1887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游学伦敦、牛津、巴黎、柏林、莱比锡等地,拜见了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然后在德国潜心研究古英语和中古英语。1891年,他在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V. Thomsen)的指导下,以研究英语格系统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从1893年起,他在哥本

3、哈根大学担任英语教授一直到1925年退休为止;1909至19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当访问教授;1920至1921年任哥本哈根大学校长。他是国际语音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还是1936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的主席。他年过80岁仍在做语音符号系统的研究。1943年4月30日,叶氏在丹麦罗斯基勒(Roskilde)去世,享年83岁。    关于语言,叶氏有两个主要论点:一是语音和语法是外部形式,意义是内部形式,声音与意义有密切关系,语音变化往往有意义因素,因此,他不赞成德国新语法学派的“

4、语音规律无例外”的说法;二是印欧语系古代语言词法系统复杂,近代语言词形变短,语法系统简化,这是进化,而不是退化或讹误。这些论点见于他的主要著作《语言:它的性质、发展和起源》。该书是一部语言理论作品,兼顾共时历时,贯通多种语言,与索绪尔(F. 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萨丕尔(E. Sapir)的《语言》齐名,同属西方语言学的经典名著。他在书中指出:语言学家应忠实记录语言的使用情况,而不是人为地去规范语言的使用;应结合语言的发展史去研究语言,才能赋予语言理论最大的解释力

5、。    叶氏在另一部主要著作《语法哲学》中讨论了逻辑范畴和语法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他强调指出,语言理论应是概括语言事实的工具,而不是让语言事实去迁就语法的教条。这对一般语法理论的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使传统的规范语法向现代的描写语法转变的重要一步,也使该书近百年来一直被看作是语言学史上的经典文献。尤其是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品说”:这一学说根据词在句中的地位把它们分为“首品”(primary)、“次品”(secondary)和“末品”(tertiary),其中“首品”大致等于名词,“次品”大致等于形容词和

6、动词,“末品”大致等于副词。另外他在书中创造了大量新的术语,如“组连式”(nexus)、“附连式”(junction)、“存在句”(existential sentence)、“元音大迁徙”(great vowel shift)等,并对这些术语作了阐述。他最先使用SVO三个字母代表“主谓宾结构”,也是最早在著作中系统地使用“§1.1”来代“节”,这些在今天语言学著作中几乎已成定规。《语法哲学》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语言学家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都

7、曾引进过“三品说”。这种词品区分法是否适用于汉语语法,曾一度是中国语法学界的热门议题。如今“三品说”风光不再,但它对中国语法理论发展的贡献是不应忘记的。    值得一提的是,叶氏在1917年出版的《英语和其他语言中的否定》一书中提出一个重要假设——否定用语的三大演变周期:第一阶段是单一否定词位于动词前;第二阶段是两个否定词放置在动词前后同时使用;第三阶段是单一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后。他认为:当单一的否定词不足以表达否定意义时,常用强调词来强化;随着语言的演变,强调词逐渐取代否定词,最终在句子中独立起否定作用。

8、他的假设被语言学界命名为“叶氏周期”(Jespersen's Cycle),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利斯(D. Willis)领导的研究小组花了五年的时间,对过去一千年间欧洲和地中海沿岸语言中否定词的演变过程进行追溯,最近证实了“叶氏周期”。例如,在古法语中,“ne”在动词之前单独使用,表达否定意义;800年前,“ne...pas”的否定形式出现且沿用至今,成为表达否定的标准用法;当前的口语中,“ne”常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