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ID:32552999

大小:64.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_第1页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_第2页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_第3页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_第4页
资源描述: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摘要:不能要求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完全相同,但只要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就应当受到表扬,以实现其更大的提高。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教师没有发现而已,若是好好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在学习中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评价,他们的进步指日可待。关键词:因人而异;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对学生可以是一种引导、督促、检查和反馈。课改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我们给学生表扬多了、鼓励多了、批评少了。教师通过评价这一手段可以给学生提出良好的期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热情期待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但是不同的学

2、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就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我所教的是高中生中特殊的群体——美术班,他们都是一般老师口中的“差生”,在这些学生中,也有曾经学习优秀的学生,但大多数是在学习上有瑕疵的学生,都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美术,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来学习,因此,评价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何运用评价,如何用得恰到好处就成了我最主要的教学准备。对于美术作品的教育,应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下面是我对于评价方法以及作用的一些愚见:一、对优等生的作品,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的同时指出其缺点优等生中有些是自以为是的学生,有些是对自身评价不足的学生,对

3、于这些学生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标新式”评价运用于自以为是的优等生时,要注意时机。运用“标新式”评价,要刚柔并济,在表扬的同时指出其缺点,让此类优等生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障碍,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运用于美术教育中,让学生更快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画法来适应自己。另外,有些画得好的学生在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上,过分地关注自己的不足,经过努力得到的荣誉后,常常认为是“别人可轻松得来的而自己却费了许多气力”得出一些消极和负面的结论,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最让这类学生害怕或不能接受的是:失败。对于这类学生,运用“标新式”评价时,就更要注意时机,表扬的成分要多于批评的成分,以树立他们的信心。二、

4、对中等学生美术作品,一般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画法不错”所谓中等生,通常指那些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个性以及优、缺点不是很明显的学生。他们虽然不是很惹眼,却是班级的主力军,占到了班级总人数的60%以上。如何关注这个群体,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身心健康地成长呢?“肯定式”评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善于挖掘自己,发现自己,老师加以引导,中等生便容易把握了。把握了这个群体,整个班的整体成绩就会突飞猛进。中等生在每个科目中都是一个很大的群,可上可下,“上”“下”的幅度取决于我们教师将如何把握它。对于中等生的作品: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画法,之所以滞后,问题在

5、于在画法上缺少突破,在鼓励他们的同时,应该引导他们如何突破,寻找捷径,更上一层楼。三、对于学困生的作品,运用“移情式”评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刻的影响。大部分的“学困生”都是不自信的,批评只会让我们的“学困生”更不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会从尊敬老师,到疏远老师,进而讨厌老师、讨厌学习了。“移情式”评价多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对此类学生评价,应该更加慎重,教师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研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

6、法和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会以感激的心态来投入学习,虚心求教。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毕竟努力过。记得有一年我教高三艺术班的时候,有些同学本身是因为学习不好而被动地学习了艺术,因此他们在学习绘画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赋的话,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导致了越画越怕。从一开始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群体,大胆地运用“移情式”评价,他们在文化课老师那从没有得到夸奖,但是在我的班里,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甚至还将他们所画的作品张贴至墙上,他们从中获得很大的鼓舞,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步入正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倍感轻松。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

7、已,若是我们好好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在学习中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评价,他们的进步指日可待。总之,美术课中注意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不仅评价思维成果,而且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在评价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参考文献:[1]王斌兴.新课程学生评价.开明出版社,2004.[2]张爱欣.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