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

ID:32554336

大小:63.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_第1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_第2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_第3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_第4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形成  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究竟哪个因素影响大,这要依情况而定。如果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前面的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断我国的社会

2、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是大学生择业取向形成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但现实却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经常被很多因素分割为不同的子市场。在这些分割因素中,有性别、种族、学历等,不过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分割。这其中主要是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分割都可以统一称为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前述沿海地区、城市、外企、国家机关

3、等可以看作是主要市场,农村、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等可以看作是次要市场。  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根本差异表现为,前者大学毕业生的存量较多,有的地方和行业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教育过度;提供的工作工资高、条件好、就业稳定、职业有保障、权利较平等,并有较多晋升机会;后者的大学毕业生存量少,甚至可以说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所提供的工作往往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差、就业变迁性大。另外,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几乎不提供培训,晋升机会也少,而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培训却是经常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构成

4、,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有时也称为非正规就业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在经济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为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节约资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打破工资刚性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资料表明,全世界非正规部门产出在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5%-35%之间,城市劳动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比例占20%-70%,平均约占50%。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非正规部门吸收了大量的被拒之于正规部门之外或被正规部门挤出的人员,因此,非正规部门也被称作巨大的“劳动力海绵”。  非

5、正规部门就业现象在亚洲国家非常普遍,80年代很多国家在非正规部门中就业的比例在40%-66%之间。我国也大体如此,据有学者估算,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就业占近两年全部就业人数的38%。  在主要市场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障碍,即如果劳动力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之间流动没有制度性成本,则我们可以可想见,很多大学毕业生会先到次要市场去就业,边工作边找寻,等有合适的机会后就离开次要市场而到主要市场上去就业,而不至于在主要市场形成失业。但由于下面三个原因,大学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次要市场就业。  1.在次要市

6、场找到较高工资率的单位的可能性小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比较大,在改革开放之初城乡收入比就己经高达2.5倍,远大于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59倍),稍大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2倍)。由于农村改革先行以及农副产品提价等原因,城乡收入差距一度有所缩小。但自1984年以后二者的差距又扩大了,2002年二者的名义收入比为2.9:1。这也就是说,若大学毕业生去农村找工作,根据斯蒂格勒工作搜寻理论,他所面临的工资频率分布曲线会比城镇矮短得多,即使农村里有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也会因为空间距离遥远和信息不畅通等原因而非常难于找到。

7、也就是说,在农村找到相同工资率的单位的可能性比在城市里小得多。  2.流动成本高  大学毕业生一旦去了次要市场工作,他若要回到主要市场来就业,则会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本:  一是对新单位的搜寻成本,即在寻找新的工作单位中所支出的各种成本。一般说来,新旧单位所在地的空间距离越远,通讯条件越差,工作接受成本就越高。尽管现阶段农村的交通通讯条件较前已大为改善,但相对于城市来说,仍然是很差的,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因此,在农村地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在城市找到一个比较理想工作所支付的成本要比已在城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所支付的

8、成本高得多。  二是单位导向的力资本的损失。人力资本是决定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包括三个方面,即一般人力资本、行业导向的人力资本和单位导向的人力资本。有研究表明,在这三种资本中,单位导向的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最大。由于在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情况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