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

ID:32562834

大小:83.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_第1页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_第2页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_第3页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_第4页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分析哈姆莱特人物列表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雷特前王之子,今王之侄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霍拉旭哈姆莱特之友波洛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伏提曼德考尼律斯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奥斯里克朝臣侍臣教士马西勒斯勃那多军官弗兰西斯科兵士雷奈尔多波洛涅斯之仆队长英国使臣众伶人二小丑掘坟墓者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贵族、贵妇、军官、兵士、教士、水手、使者及侍从等哈姆莱特父亲的鬼魂地点艾尔西诺哈姆莱特8好,上帝和你们同在!现在我只剩一个人了。啊,我是一个多么不中用的蠢才!这一个伶人不过在一本虚构的故事、一场激昂的幻梦之中,却能够使他的灵魂融化在他的意象里,在它的影响之

2、下,他的整个的脸色变成惨白,他的眼中洋溢着热泪,他的神情流露着仓皇,他的声音是这么呜咽凄凉,他的全部动作都表现得和他的意象一致,这不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吗?而且一点也不为了什么!为了赫卡柏!赫卡柏对他有什么相干,他对赫卡柏又有什么相干,他却要为她流泪?要是他也有了像我所有的那样使人痛心的理由,他将要怎样呢?他一定会让眼泪淹没了舞台,用可怖的字句震裂了听众的耳朵,使有罪的人发狂,使无罪的人惊骇,使愚昧无知的人惊惶失措,使所有的耳目迷乱了它们的功能。可是我,一个糊涂颟顸的家伙,垂头丧气,一天到晚像在做梦似的,忘记了杀父的大仇;虽然一个国王给人家用万恶的手段掠夺了他的权位,杀害了他的最宝贵的生命,我却始

3、终哼不出一句话来。我是一个懦夫吗?谁骂我恶人?谁敲破我的脑壳?谁拔去我的胡子,把它吹在我的脸上?谁扭我的鼻子?谁当面指斥我胡说?谁对我做这种事?嘿!我应该忍受这样的侮辱,因为我是一个没有心肝、逆来顺受的怯汉,否则我早已用这奴才的尸肉,喂肥了满天盘旋的乌鸢了。嗜血的、荒淫的恶贼!狠心的、奸诈的、淫邪的、悖逆的恶贼!啊!复仇!——嗨,我真是个蠢才!我的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的了!呸!呸!活动起来吧,我的脑筋!我听人家说,犯罪的人在看戏的时候,因为台上表演的巧妙,有时会激动天良,当场供认他

4、们的罪恶;因为暗杀的事情无论干得怎样秘密,总会借着神奇的喉舌泄露出来。我要叫这班伶人在我的叔父面前表演一本跟我的父亲的惨死情节相仿的戏剧,我就在一旁窥察他的神色;我要探视到他的灵魂的深处,要是他稍露惊骇不安之态,我就知道我应该怎么办。我所看见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借着一个美好的形状出现,魔鬼是有这一种本领的;对于柔弱忧郁的灵魂,他最容易发挥他的力量;也许他看准了我的柔弱和忧郁,才来向我作祟,要把我引诱到沉沦的路上。我要先得到一些比这更切实的证据;凭着这一本戏,我可以发掘国王内心的隐秘。(下。)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中<哈姆雷特>的分析第95-100页。黑格尔采用美学的方法(此前主要是作为

5、一个复仇的故事来读),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切入(哈姆雷特的恋母情节),歌德通过审美体验论,设身处地、进入角色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分析哈姆雷特的形象,成为传统心理分析的经典方法,法国文学大师泰纳以“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因素立论,从16世纪的时代和英国民族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物心理,他通过考察莎士比亚的个性特征,认为作家赋予他的人物以他本人所具有的精神素质,由此提出“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的论点。弗雷泽运用人类学的观点,从古代传说和神话仪式中寻找依据,认为“哈姆雷特作为神话中的性格”源于一种原始的“种族记忆”,即他的“金枝王国”的模式。中国的钱谷融先生则用“文学是人学”的人道主义观点解读;周宁

6、则从福柯的疯狂与文明的角度分析《哈姆雷特》。他的主要观点是:从疯狂中建立理性:(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忧郁王子”。疯癫之所以有魅力,其原因在于它就是知识。它之所以是知识,其原因首先在于所有这些荒诞形象实际上都是构成某种神秘玄奥的学术的因素……这是一个奇特的悖论。当人放纵其疯癫的专横时,它就与世界的隐秘的必然性面对面了;出没于他的噩梦之中的,困扰着它的孤独之夜的动物就是它自己的本质,它将揭示出地狱的无情真理;那些关于盲目愚蠢的虚浮意象就是这个世界的‘伟大科学’;这种无序、这个疯癫的宇宙早已预示了残忍的结局。透过这种意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表达了对世界的凶兆和秘密的领悟……——福柯《癫狂与文明

7、》(一)哈姆莱特的“疯狂”《哈姆莱特》研究中两个最敏感也最重要、最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延宕”与“疯狂”。“延宕”的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是戏剧动作理论,“疯狂”8问题提出的背景则是戏剧性格理论。而戏剧动作与戏剧性格问题一直是经典戏剧理论的核心问题。1736年托玛斯·汉莫爵士提出关于“延宕”的指责。哈姆莱特在剧中一再拖延复仇的行动,既破坏了戏剧动作,使悲剧结构拖沓不堪,也破坏了悲剧人物的形象,一个喋喋不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