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之徐志摩与闻一多

新月派之徐志摩与闻一多

ID:32563134

大小:4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新月派之徐志摩与闻一多_第1页
新月派之徐志摩与闻一多_第2页
新月派之徐志摩与闻一多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月派之徐志摩与闻一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徐志摩和闻一多作为新月派的“双璧”,其诗作沿着郭沫若的《女神》所开辟的道路,力挽新诗开创时以白话入诗,以散文句法入诗,所造成的不重音韵和意境,诗味索然之弊,为新诗形式与内容的严整结合和统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说闻一多是新诗中的“杜甫”,与梁实秋提出的“理性节制情感”相适应,更多的体现着“新诗格律化”,恪守着“三美原则”,追求“和谐”、“均齐”,如《死水》、《老马》等,有着可资借鉴、可供学习和揣摩的门径,有“苦吟”、“推敲”的字锤句炼的特色,那么徐志摩就是“双子星座”中的“李白”,他执着

2、的追求着“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1]代表作《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等合于“三美原则”又不完全受其羁绊,形式和内容浑然天成,飞动飘逸,无丝毫雕琢痕,如天籁之音,只可品味,难以仿效。   《再别康桥》作为为徐诗的经典之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阐释者甚多,而《沙扬娜拉》因为篇幅短小,常只被简约的提及,我认为使这首诗在形式上呈现徐诗与闻诗不同风貌,使其盛传不衰的基础所在,是其有意无意的运用到以下几个突出的表现手法,很有深察和探微的必要。 民族乐感的韵律:双声叠韵、复沓叠唱与杂言句式     《沙扬娜拉》的第

3、一句和第二句是“日本女郎”(有学者著文认为实为理想之爱林徽因,“日本女郎”只是障眼法[2])与朋友道别时的神态与情绪的绝妙写真,轻微起伏的缓慢节奏,有着细致变化的柔和的旋律,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娇羞的“日本女郎”那低头时带有舞蹈美的姿态。第三行,一连两句重复的平声多于仄声的诗,那是女郎与朋友道别时清脆的声音的艺术表现。第四句从内容说,是对第三行是说明,是描写的深入。音乐上是第三行的延伸和深化,是整个诗乐曲的高潮。第五行,是“日本女郎”道别时语言的直接记录。    《沙扬娜拉》与《诗经》“国风”的在艺术

4、手法上的民间色彩暗合。“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许多诗常常冲破四言的定格,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但并不拗口,反而觉得错落有致,读起来有自然的节奏。《沙扬娜拉》三、五是短句,一二四是长句,每句音节多,音乐旋律起着长短相间的作用;但第三行两句重复,又不同于第五行的旋律。第五行收束时音节短而余音回荡。为了使诗的旋律柔和,诗的每一个音节中的几个字多数有平有仄,只有两三个音节中的字全是平声。《沙扬娜拉》每行诗的声调都作

5、了精心布置:“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那一声”——“忧愁”,都是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这种杂言句式,错落有致,铿锵悦耳,于抑扬顿挫之间,生回环往复之旋律,给人以多层次的流动美感。    对内韵独创性的应用。诗中“温柔”“娇羞”“忧愁”三个词语,构成了一二四句句尾用韵的一般格式,但第一句中的“低头”与“温柔”,第四句中“有”与“忧愁”五个词语在音韵上的循环呼应,大大加强了诗歌的旋律感,体现出“日本女郎”道别时柔美动人的风情。    双声叠韵与复沓叠唱的应用。“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

6、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在这里,“珍重”为双声,“忧愁”和“娜拉”是叠韵,一连三个“珍重”是《诗经》中常用的复沓与叠唱手法,口语化并有民歌风。在音响上回旋悦耳,在达意上缠绵多情,有余音绕梁,牵魂摄魄之美。同《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恰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以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中的三个“轻轻”所造成的表情上的空灵洒脱,音响上如珠落玉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工笔画般的意象:轻柔、明净、单纯、淡雅    中国的工笔仕女画用笔和敷色讲求轻柔、明净、单纯、淡雅的整饬、纤微之

7、美,其背景往往简化甚至省略,而工笔花卉在构图上则舍整体而取局部,追求窥斑知豹的简约单纯之美。徐志摩这首诗深合工笔画的美学原则,它扑捉到了稍纵即逝的意象和情思,不追求画面形象的完整。写人重在传神,写物则把感情寄予在物象的情状上。《沙扬娜拉》只写动作和声音,虽略去了“日本女郎”的外貌、装饰、其栩栩如生的形象恍惚就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达成是因为诗人选取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徐志摩式的意象”——水莲花。    莲花的文化底蕴是宏博的:梁元帝观赏采莲写下了《采莲赋》;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誉其为“花

8、中君子”,并言“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也谈到一首专为采莲而写的曲子《西洲曲》。正是莲花在形貌上与人纯洁和高尚精神境界相通,才深受文人才子的欣赏和赞叹。有学者认为,徐志摩诗歌所选择的意象具有质感的温润剔透,空灵轻柔特色,具体表现在容量的单纯清朗、外形的玲珑精致,颜色的柔和明净、淡雅和谐,意象组合的明快疏朗。具体到花的意象,美伦美幻、润泽柔美是其特点。[3]水莲花以其独特的风姿和文化内涵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