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ID:32568540

大小:1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_第1页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_第2页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_第3页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_第4页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邓州市第一高中生物组近年的高考题中,实验题的分值一般在18-24分之间,而且考生在此失分也非常惨,它成为得高分的“瓶颈”。所以有人说,得实验者得成功,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一)高考考试大纲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有哪些要求?(二)高考命题角度●依据经典实验命题●依据教材常规实验命题●实验设计题(三)实验设计题是重点和难点。Δ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1.实验课题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提出实验假设5.设计实验方案6.预期实验结果7.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果,推导结论一.设计实验的有关知识与备考复习1.确定课题:做什么实验。2

2、.明确实验目:解决什么问题。例如:(04年全国高考31题)给出的实验材料(两只小白鼠)和有关的用具,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的实验应该分几组呢?根据实验目的可以明确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上面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做完实验后的结果用不用讨论呢?又如:光的有无是否影响种子萌发?又属于上面的哪一类实验?做完实验的结果是确定的吗?•有人说,“学过的知识是验证,没有学过的知识是探究”,这样的说法对吗?例如:用小白鼠做实验,研究10度和25度情况下哪一种温度下耗氧量多?题目中预期的实验结果1、2、3,那么这个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所以,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

3、性实验要审题。3.明确实验的原理在验证性实验设计中原理是设计实验的依据。在探究性实验设计中:原理往往就是假设结果是可观察和记录的现象。比如检测淀粉,能否用斐林试剂?如果要证明某种物质是不是蛋白质,选用什么试剂呢?不告诉实验原理怎么办?4.提出假设:假设是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5.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时坚持哪些原则?注意哪些问题?(按要求来做,过河规则)(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用具:(2)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①先分组,根据目的确定分几组。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处理③通常设对照组④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一段时间⑤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高考题中通常

4、限定实验材料和用具,用所给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一般给出的材料用具都要用上,不能从未给的材料用具中选择。6.预期实验结果: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不同。7.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深入分析结果,利用所学知识合理推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结论要紧扣实验目的。....结果和结论的区别:如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给予光照的一组种子萌发率高于实验对照组;光照可以促进该种种子的萌发…。哪一个是结果?哪一个是结论?•对于验证性实验来说,往往结论就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注意的问题:采分点分布到各步骤中。(1)分组要有编号或标号。如取3支试管,编号为1、2、3.(2)有些实验遵循大样本

5、原则。(3)控制单一变量。无关变量都相同且适宜。表述要清楚。对在量上难以准确描述的,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用相同型号的…”、“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大小数量相同的…”、“等体积的”、“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加入等量的…”等。(4)通常设置对照。例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材料用具为一支试管,标准蛋白质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双缩脲试剂。实验应设几组?学过的知识,只设一组就行,与课本对照。如果材料为两支试管,那应该分两组。①空白对照:如研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或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促进作

6、用。材料用具给了两支试管,那么每一支试管加入两毫升的过氧化氢溶液,1号试管滴加2毫升的鲜肝液,2号试管不做任何处理,这就是空白对照。②自身对照两毫升酶加进去后底物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如果给2号试管加入两毫升蒸馏水,就变成了标准对照。③相互对照: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置PH为1-14,谁是对照组?相互做对照。④标准对照:两毫升酶加进去后底物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如果给2号试管加入两毫升蒸馏水,就变成了标准对照。(5)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设计实验步骤的关键:¤确定实验变量¤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1)操作细节合理性(2)操作顺序的合理性(3)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4)、叙

7、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5)、注意避免“词不达意(6)、选用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见例题)(2)平行重复原则(3)单一变量原则(4)对照原则(5)等量原则(1)实验材料要相同(2)实验用具要相同(3)实验试剂要相同(4)处理方法要相同加法原理就是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添加条件),使研究对象在被激发状态中反映其某些特征。即,与常态相比,认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这种添加控制组为实验组。减法原理就是设法排除某种因素(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