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

ID:32571208

大小:79.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2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_第1页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_第2页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_第3页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_第4页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济法论文: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摘要:正义是所有法律规范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由于正义的面像不同,不同的法律规范所追求的维度是不同的。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部门法更侧重于追求和实现法的实质正义。从社会经济基础转变而引发的法律制度变迁和从经济法本身的相关法律规范的角度,展现经济法对法实质正义的追求和实现。关键词:经济法;正义;形式正义;实质正义一、正义的简述正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对其下定义是很难表述的,这也正是整个社会学史上关于正义的一般表述如繁星密布般的原因。古希腊人最早思考正义问题,他们认为人们行事及法律对人们行事的规制应该是符合公道和正义,正义应该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著名法

2、学家罗尔斯写了《正义论》一书,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这就表现为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正义的永恒的追求,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正义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造就了正义的不同面像。正如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所说,“正义具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同的相貌。”[2]二、正义的两大分类正义可分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两大类。所谓形式正义,就是要求法律对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要求对相同的人给予相同的对待。正是这种制度上的正义理念,构成了当代法治的基本框架,构成了所有法律规范权威性的来源,

3、使得人们感觉到被公正对待,进而使得法律规范更容易施行。当形式正义给予人们以作为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制度上的公平与平等时,基于人们天生的资质、家庭背景、后天形成的能力以及基于个体差异而形成的实质上的差异却被制度保护排除在外。这时候,这些实质差异便造就了人与人之间基于平等的法律而获得不公正的对待,因为形式正义仅仅给予了人们抽象人格层面上的保护。在形式正义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仅仅获得法律上的保护和尊严,却没有获得现实上的保护和尊严,这样便要求法律规范实现实质正义以保护人们的正当利益。罗尔斯正义观中两个最基本的正义原则之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最大可能程度上享有其他人同样享有的

4、自由”,就是从另一种角度对形式正义的表述。而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是相对的,其注重从结果上来实现正义,是对正义的最终追求。在社会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形式正义应该具有优先的地位,因为任何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首先应当从制度本身的实现入手,只有在民主的环境下,一项制度本身对于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和一视同仁的,才能避免人们对该项制度的形式公正性的怀疑,才能使该制度具有原初的、表面上的正义,使人们对该项制度的服从具有最基本的合理性。在形式正义具备的情况下,相同的人适用相同的法律,虽然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后天社会因素的不同却造就了人们实质上的不平等。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的最终诉求,人们开始呼唤实质

5、正义,即给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对待,特别要对弱势群体给予制度上的倾斜,以保证其最终获得同等的结果。三、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实现(一)社会经济基础转变引发法律制度的变迁世界经济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时期。1923年到1933年期间,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市场会失灵和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必然性。与此同时,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时期所奉行的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扩大政府机能,用政府这只看得见得手去干预社会经济的运行,并通过法律和

6、政策来规制社会经济的运行。“政府日益介入被传统理论视为属于非政府行为领域,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公法与私法二元分离的局面被打破了。”[3]这样,伴随着国家权力向私人领域的渗透,既反映公法内容又反映私法内容的经济法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民商法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民商法重视形式平等而忽略了实质平等,经济法正好是对其进行的补差。民商法假设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简言之是一种抽象的平等、理论上的平等、应然的平等。民商法构建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参与民商事活动主体资格上的平等,但是这种平等却在实际的民商事活动中被个体的经济参与能力所打破。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每个经济参与主体的能力是不同的,

7、强势主体会利用其强势地位与弱势群体进行一些系列貌似公平的经济交往。比如,随着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的过分膨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时期到来,垄断企业产生了。在形式上,垄断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交易相对人似乎是平等的自由竞争关系。但实际上,其与其他竞争者之间却存在着实质上的不平等的竞争关系,其常常可凭借其经济优势地位,限制或支配其他竞争者的经营活动,使弱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最终迫使弱小企业退出市场。对于交易相对人而言,由于垄断者控制着垄断资源,交易相对人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其所需要的产品,从而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