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

ID:32575382

大小:7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_第1页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_第2页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_第3页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_第4页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十三建设和谐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十四建设和谐文化[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

2、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入古今中外的实例讲授、教师启发、引导,课上案例分析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十四建设和谐文化【课首案例】歌曲《中国话》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日前称

3、,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大约有5万名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而在6年前的2000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有5千人。【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拨】:“中国文化热”一方面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本身也独具魅力,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教师讲评】:目前学界对文化概念的

4、定义大约有四类。第一广义的概念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和自然相对应的、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非自然的进步状态,如人工林、锦绣中华园等。第二狭义的概念是指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与物质活动成果相对应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容的总和。也被称为“精神文化”,表现为符号、规范、观念等形态。第三是指精神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和出版等。第四是指文化知识水平。如“四有”公民中的有文化。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文化三类。1、文化的

5、性质【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给出的资料和教材的内容,认真总结归纳:(1)创造性5创造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凡是被称为文化的事物,都是由人的创造活动产生的。例如我们使用的语言文字、头脑里的各种观念、各种生产产品、各种文学艺术等等这一切都是人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一种创造。(2)承继性自然界的事物是一个自然发生、发展、新陈代谢的过程,其自身积累不带历史的延续性。而文化则是传承的结果,一种文化一经产生,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在人群间交流,被他人接受、模仿,这种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时空,使文化由个别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群体性现象或普遍性现象。比如流行歌曲、

6、时尚服饰、儒家思想、奥林匹克精神等等。(3)地域性或民族性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使文化带有共同性。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因为它代表着全世界人民对未来和平繁荣理想的期盼。又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由此产生了民族、地域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性。(4)价值性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成果,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价值。它作为一份社会遗产,还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教师提问】: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是什么?美国文化的形象

7、符号是什么?简单对比中外文化。【教师点拨】:中国文化,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美国文化,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迪士尼、硅谷、哈佛大学、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等。2、文化的作用【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师生总结】:同时展示多媒体提供的相关资料,或者结合教材上的案例分析。(1)文化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思维和行为模式。人类拥有的一切文化知识都是后天学习所得,每个人的成长过程

8、,就是不断接受文化,完成由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现象,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印度狼孩卡玛拉姐妹的悲剧就是没有经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