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

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

ID:32576049

大小:59.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_第1页
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_第2页
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_第3页
资源描述:

《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赏识激励教育让学生走向成功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英语课堂,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一、了解赏识教育,营造赏识氛围    赏识激励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优点的肯定,激发其积极性,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从而生动、活泼、健康、主动的发展。其整个的教育过程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它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

2、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它是一种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育方法。它能重塑学生的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 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爱心浇灌渴望成长的学生    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这种爱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

3、验等多种因素熔铸成的合金,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爱如花之芬芳、酒之醇香,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浇灌着渴望成长的学生。也就是说,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其本源是爱,真挚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2.让学生在被人赏识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

4、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爱抚、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让学生在被人赏识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    赏识学生,还意味着要学会宽容。它要求我们教师理解学生的桀骜不驯,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原谅学生的屡屡失败,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

5、。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理解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是非观不明确等。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用爱去包容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4.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环境    赏识更意味着信任。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身上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缺陷。长其善,而救其失。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也许他们不是天才,但他们一定

6、能成才,从而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赏识同时要求我们学会期待,给予机会,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环境。班会活动、体育比赛、游戏等都能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这些活动的众多项目中,每个人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二、改变学习方式,创设群体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习的过程以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新课标倡导

7、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尽量采用“启发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自己推测、发现、归纳、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存在方式得到了改变:由原来的“消费者”变成了“贡献者”。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体验创新、分享快乐。为此,教师一定要转换自身的角色,要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