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ID:32579151

大小:69.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2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_第1页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_第2页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_第3页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_第4页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2009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

2、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5、(2005年考研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

3、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纯粹偶然的现象C、人的主观错觉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2、(

4、2010年考研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13、(2007年考研试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14、(2007年考研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

5、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16、(2008年考研试题)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

6、明实践高于理论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18、(2009年考研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9、(2005年考研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7、。”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0、(2006年考研题)“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2008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