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ID:32579409

大小:98.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_第1页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_第2页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_第3页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_第4页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之名言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2、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你好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3、。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

4、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B(2)(3)(4)C(1)(3)D(3)(4)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好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5、关系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他人、社会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A、⑵⑶B、⑴⑵C、(1)(4)D、(3)(4)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

6、的器官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你好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4-16无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

7、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重视量的积累20、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

8、主义的先验论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A、⑴⑶B、⑵⑷C、⑴⑵D、⑵⑶22、老子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