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方法之梦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

ID:32606306

大小:8.8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2-13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_第1页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_第2页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_第3页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_第4页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物鉴定方法之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实用文物鉴定方法之梦——节选自《再论文物鉴定方法》一文文物鉴定是一项大有发展前途的朝阳行业。因为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广阔的河山,又因为我国有六千年左右的文明发展史,还因为我国有56个勤劳智慧的民族。这一切造就了无以数计的文物,有些流传于人世间,更有大量的仍然沉睡在地下、水中。无论已经面世的、还是今后即将面世的,都存在一个鉴定问题,用科学有据的新方法得出准确的定论。本文回答六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现今的鉴定方法不适用;二是为什么我国应该找出文物鉴定的方法;三是新方法必须保证的底线;四是新方法展望;五是现阶段是否具备了条件;六是新方法的重要意义。一、为什么现今的鉴定方法不适用:现阶段

2、采用的文物鉴定主要分为三种流派:即传统老方法的型、纹、工料、款等;所谓的科技鉴定法;门类不同的混合方法。已过往的文物鉴定历史业已做出了定论。1、传统法的过时:在近千年的岁月中,统领文物鉴定的是型、纹、工、料、款等老方法。近几十年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该方法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作伪与作旧,屡屡败下阵来。但由于新方法尚未完整有效的产生,老方法仍然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型、纹、工等。对历史上朝代相对短的,如秦朝,其文物的变化介于战国和汉代,光靠文物发生的变化有时可能解决不了定代的问题,这就需要借助型、纹、工等区分战国、秦、汉三个朝代。对朝代长的,由于变化的差距明显,靠变化程度与新方

3、法就可行了(设想的新方法模式详后)。最有代表性的活生生例子莫过于“金缕玉衣”了,它不仅创下文案大全标准实用了鉴定价格之最,也是集中了中国当代顶尖专家之最,使用的方法便是传统老方法(当然其中不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因素)。还有大量触目惊心的假鉴,也是用的传统老方法。这些难道还不足以使人们认识到老方法已过时了吗?传统老方法中找不到可以证明文物老的具体标准,怎么能鉴定文物呢?2、科技法的不适用:目前,采用的科技法,大多是从其它领域生搬硬套移过来的,有些完全不适用,如元素测定法,根本没有与时间结合,怎么鉴定文物的时代?有些基本不能用,如C14,少的差几百年,多的差上千年。华夏历史总共才六千年

4、,三差两差不就没了吗?有的破坏文物,需要取样,在文物上钻两个绿豆大小的孔洞,这不是把文物破坏了吗?有的无法抵抗人们有意而为的行为,如X射线法,“文物”每经过一次X射线就长500岁(如民航安检),过三次安检现代的新瓷就成了1500年前的“文物”了,岂不可笑?(详再论文物鉴定法中的C14与热释光部分)当然,文物鉴定不具有排它性,但最终可能只有一种方法。只要是能真正把文物在自然法则内的变化程度按阶段性差异确定下来的,便可以应用到文物鉴定之中。但上述1.2基本脱离了这个“本”和“根”。老方法完全没有与时空对接,一般多用“与真品相同”或“与真品不同”作为鉴定的依据。欲证明待鉴之物为真时,便抬出

5、与真品相同的依据,欲证明某件待鉴之物为赝品时,便用与“真品不符”为由。可是真品究竟什么样?旁边并没有样本,弄了一个“皇帝的新衣”让你找不到北。求鉴者一般没有真品,否则自己会把二者来做对比,以定真伪。一般的资料大多只有简单的长、宽、高、重量、纹饰等,文案大全标准实用也让求鉴者不知所踪,所以才求助于“专家”。但“专家们”又用一个“不知的王国”来糊弄求鉴者,这便是鉴定的怪圈。所谓科技法个别的有时间概念,但没有空间概念。文物变化后的老态决定了其年龄,而空间的差异决定了文物的流转,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决定了文物变化的特征。没有时空概念的“科技法”又怎么能定出文物的真伪?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多,通过所

6、谓的科技法,得出的结论是“与×××真品相似”、“以×××真品接近”、“与×××真品符合较好”等等,而没有明确的结论,这些便是心虚的证明,也是证明鉴定无力的依据(详《再论文物鉴定方法之鉴定方法的疑与惑》部分)。3、现在争论(探讨)的几种方法:有人提出微生物鉴定法。这不见得行不通,但要有不同时代的微生物标本,特别是这些微生物最终的消亡期,关键是它们存在的时间段要与历史朝代挂勾,这点恐怕极难实现。况且一个小小的微生物遗体能否保存到现在实在难说。但这个方法是前提确定了微观与变化,与今后鉴定方法大有渊源。具体微生物法的鉴定不仅难度更高(较分子构造式),而且精准度也不够。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极难

7、量化:①首先要确定时间和微生物的种类存在期,如在1000年±50年前,究竟有哪些微生物存在,其前与其后其便灭绝了;②不同地区该种微生物在文物上的数值量,如河南、甘肃、广东等各有多少;③小小的微生物在3千年内一般不可能成为化石,腐烂消失的可能性极大,也会被活着的微生物吃掉等等,在自然法则的作用下,其遗体的存在概率微乎其微;④如果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同样需要先取样,如定窑,要分地区、窑口、时间等等,同样须有一项庞大的基础工作;⑤既便有了准确的数据库,用于鉴定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