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

ID:32609755

大小:346.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13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_第1页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_第2页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_第3页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_第4页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沈培一、從“眉壽”的“眉”談起“眉壽”是常用詞,關於“眉壽”的“眉”是什麼意思,古往今來曾經有過很多不同的說法。應該說正確的答案已在其中,但是現在最為流行的說法恐怕還是舊說。所謂“舊說”,指的是毛《傳》、鄭《箋》的說法。《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毛《傳》:“眉壽,豪眉也。”孔《疏》對此進一步加以解釋:“人年老者必有豪毛秀出者,故知眉謂豪眉也。”《詩·魯頌·閟宮》:“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孔《疏》解釋說:“毛

2、以為……天乃與公大大之福,使有秀眉之壽,而保其魯國。”又,《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毛《傳》:“眉壽,秀眉也。”又,《詩·魯頌·閟宮》:“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鄭《箋》:“眉壽,秀眉,亦壽徵。”可以說,毛《傳》、鄭《箋》的說法自晋唐至清代被不少有名的學者所接受,除了上引唐代孔穎達之外,還有晋代郭璞、唐代顏師古以及一些清代學者。參看宗福邦等主編(2003:1550)第5及第23~28等義項。翻看現代人所編的各種詞典,對於“眉壽”的解釋大都採用舊說。讀者如欲瞭解這

3、方面的情況,最方便的辦法是查閱“中國知網”的“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網址是:http://gongjushu.cnki.net/refbook/default.aspx。此庫收錄3000餘部工具書,僅漢語詞典就有75部。傳世典籍里記錄“眉壽”之“眉”這個詞還有其他一些寫法(見下文),但是最常見的就是“眉”這種寫法。人們一直把“眉壽”的“眉”讀成跟“眉毛”的“眉”一樣的音,對於一般人來說,似乎也加強了對舊說的相信的程度。其實,認識到舊說的缺點的學者也大有人在。有人對舊說有所懷疑而又曲為之解釋,可以不論。這

4、裡僅將梁章鉅《眉壽說》錄下,以博讀者一燦:雲台師嘗與餘對坐良久,熟視而言曰:“君眉間有二長毫,此壽徵也。經典中屢言眉壽,如‘綏我眉壽’、‘以介眉壽’、‘眉壽無有害’、‘眉壽保魯’、‘眉壽萬年’,鐘鼎文字中言眉壽尤多,其文象形為,直是畫出壽眉之面。前數年嘉興老友張尗未來相見,其眉間亦有毫長出寸許,時尗未年已七十有六,余曾作《眉壽說》貽之。今君眉與尗未同,益足證經典中眉壽之象。惟眉壽古多而今少,豈今人固不如古人哉?”按吾師今年八十有三,眉卻無毫。或曰:有壽而不必長眉者,未有長眉而不壽者。然細察吾師耳間有長毫數莖

5、,而餘耳際亦微有毫,記得相書中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項下絛。今眉毫耳毫皆有徵,惟項下絛則尚未詳辨耳。(參看梁章鉅1981:14~15)有人則是對舊說採取完全否定的看法。這其中比較早的25學者可能是王引之。王氏在《經義述聞》卷二十二《春秋名字解詁上》“楚史老字子斖(《楚語》)”條下說:參看王引之(1985:534~535),標點為筆者所加。需要注意的是,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只引用舊說而未表示不同意。王念孫(1983:11)曰:眉、梨者,《方言》:“眉、梨,老也。東齊曰眉,燕代之北鄙曰梨。”《豳風·七月篇

6、》:“以介眉夀。”毛《傳》云:“眉夀,豪眉也。”《正義》云:“人年老者必有豪毛秀出。”《小雅·南山有臺·傳》云:“眉夀,秀眉也。”可見王氏父子在對“眉壽”的“眉”的解釋上有不同的意見。斖讀爲眉。《方言》曰:“眉,老也。東齊曰眉。”《爾雅》曰:“老,壽也。”眉訓爲老,老訓爲壽,則眉與壽同意。故古之頌禱者皆曰“眉壽”。凡經言“以介眉壽”(《豳風·七月》)、“遐不眉壽”(《小雅·南山有臺》)、“綏我眉壽”(《周頌·雝》)、“眉壽無有害”、“眉壽保魯”(《魯頌·閟宫》)、“眉壽萬年”(《士冠禮》),眉亦壽也。眉壽猶

7、言耆壽(《文侯之命》)、老壽(昭二十年《左傳》)耳。耆也、老也、耇也、眉也,皆壽也。而《詩·傳》與《箋》皆以眉壽爲秀眉(《方言》注同)。案:眉必秀而後爲壽徵,若但言眉,則少壯者皆有之,無以見其爲壽矣。《爾雅》曰:“黃髮、兒齒、鮐背,壽也。”豈得徑省其文而曰髮壽、齒壽、背壽乎?說“眉壽”者當據《方言》爲義,不得如毛、鄭所云也。引者按:《方言》有兩處訓釋跟“眉壽”的“眉”有關。一處是《方言》卷一:“眉、梨、耋、鮐,老也。”另一處是《方言》卷十二:“麋、梨,老也。”後者郭璞注:“麋猶眉也。”在現當代學者中,徐中舒

8、(1963=1998:523)、裘錫圭(1999:373)在解釋“眉壽”的“眉”的含義時,皆引《方言·一》“眉,老也”為證,跟王氏的看法是一樣的。賈延利(1987)還專文討論“眉壽”的“眉”是“壽”的意思,不知王氏早有此說。王氏指出舊說的缺點非常有力,但是他自己的說法也有比較明顯的缺點。他說“耆也、老也、耇也、眉也,皆壽也”,這幾個詞當中“耆”、“老”、“耇”、“壽”,我們都可以看到單用的例子,但是卻從未看到“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