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

ID:32629298

大小:63.3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3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_第1页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_第2页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_第3页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_第4页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描述、解释和预测受众为何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新理论概念:"新媒体权衡需求”(WeightedandCalculatedNeedsforNewMedia,简称WCN),以填补扩散研究和使用与满足文献中的一项重要空白。权衡需求这一概念整合了新媒体采纳与使用过程屮的两个潜在机制,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Z间的对比以及受众对媒体的各种需求Z间的权衡。基于对这两种微妙机制的详细分析与阐释,权衡需求的理论观点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

2、满足、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本研究采用中国内地的互联网使用调查数据对权衡需求理论进行了检验。数据来自于2000年底在北京和广州两地成年人中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从中获取了为权衡需求概念的效度以及其解释力和预测力的验证提供了有力且一致性较高的实证依据。关键词:创新扩散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需求权衡理论,新媒体,互联网人们为什么会用或不用新媒体?在研究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学文献屮,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ofInnovation)历来是主导的理论框架。然而,正如“

3、创新扩散理论Z父”EverettRogers人所承认的:在以往6()多年的扩散研究屮,我们虽然已经充分掌握了新技术被受众采纳的过程与方式,然而,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却知之甚少(Rogers,1995)。具体来说,允竟是什么动机、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影响人们决定采纳或使用一项创新技术,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遗憾的是,创新扩散理论未能提供一套理论概念及相关关系来系统地推测和检验“为什么”这个重要的问题。基于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致力于通过开发一个新的理论概念及其操作定义,即“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

4、v(WeightedandCalculatedNeedsforNewMedia,或简称WCN),来填补至今新媒体使用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虽然这个概念是在一项互联网的实证研究中提出和验证的,但我们相信其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可以很好地推广到其他媒体技术的创新和使用研究上。大众传播学屮另外一个广为流行的理论,即“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ndGratifications),则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理论出发点。经典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基于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的驱使,人们会主动诉诸于大众媒体或其他渠道以满足这些需求(Bl

5、umler&Ka",1974,参见图一)。此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将个人使用者而非媒体或其它渠道放在传播过程的中心点,认为正是个人使用者在媒体的采纳与使用过程中不仅产生了最初的意向并且完成戢终的使用决定。尽管如此,该理论并没有解释作为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即“社会及心理需求”是如何产生的。因而我们不难发现,在以往大量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中,绝大多数都仅仅以论证需求本身为目的,而非深入探究使用需求产生的根源(Rubin,1994)。由此,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就停留在对受众动机做分类和描述的水平上。社会和心理的原动力需求对媒体及其它

6、渠道的期望媒不式融的方接体同原需求的满足以及其它预料之外的结果图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示意图(McQuail&Windahi,1993,p.134)虽然经典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本身不足以论证上述问题,但是在该理论思想指导下发展出的两个分支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第一是"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theory)(Palmgreen&Rayburm,1985),其中心主旨认为:媒体所能提供的功用被受众所认知,同吋这些被认知的功用得到不同程度的主观评估,两者的结合共同作用和影响到受众对媒体的使用。如果用一个非线

7、性方程式來描述这个概念,即可表述为:GSi=h%[公式一]其中,GSi代表个人从媒体处获得的对第i个使用需求的满足,bi表示基于媒体的某特定属性,个人主观上对使用媒体后能够满足第i个使用需求的认知,ei则是对媒体的特定属性或使用结杲的评估。期望价值理论明确地阐释了一个理念,B

8、J:受众使用媒体是主动的和有目的性的,而且其使用之后获得(或未获得)的满足來自于一个对期望与价值判断(如:对于个人目标的重要性)的核算过程。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思想来自Rosengren(1974)提出的解释媒体使用的观点。他认为,受众选择某一特

9、定媒体渠道来满足其需求的行为有两个前提条件:对现有渠道的不满(即“问题”)的认知以及对其它可供选择渠道(即“解决问题”能力)的认知。只有当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均得到确定时,人们才会有动机诉诸于某特定媒体。这便是“问题一解决理论”(Problem-solutiontheory),它为我们研究各种选择性方案(即不同的媒介渠道或内容)处于相互竞争的情况,提供了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