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

ID:32629980

大小:3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3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_第1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_第2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_第3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_第4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  一个人,从穷荒僻野的畎亩小民发迹到家财万贯的豪门大富,从富甲一方的资藉豪富到散尽千金的扶贫楷模,他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奋斗史,更是带领山区群众攻坚脱贫的群英史。这部历史,清晰记录着石漠化山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人,就是荣获“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奖的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李荣光。  从山里奋斗出来的大富翁xx于1957年出生在地瘠民贫的弄拉屯,该屯地处马山县东部,是一个海拔600多米的高寒石山地区,全屯22户人家散居在蓝靛堂、弄团、上弄拉和

2、下弄拉四个片区十多个石头山里,全屯耕地面积仅为58亩,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素有“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之称。多年来,弄拉人的收入来源依赖于在贫瘠的山地上种植几亩玉米,采伐贱卖山上林木及野生药材贴补家用,生活极为艰苦。  和弄拉屯的其他村民一样,李荣光一家累世以农为业,五兄妹自记事起,便要与父母到山间地头劳作。20出头的李荣光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的韧劲,也有着敢闯敢拼的狠劲,通过种植苦丁茶苗,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他心里明白,深山寥落,仅靠在山上“见缝插针”地种植农作物,实难摆脱贫困的命运。谋生不易,要闯出一片新天

3、地,须施为撼天摇地手,方能改天换地。  20世纪70年代末,年轻有为的李荣光被推选为弄拉屯屯长。看着零碎的“人造地”上种着低矮的玉米和瘦小的甘蔗,他觉得这种“向山要地”的方法治标不治本,一种改变家乡现状的使命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他开始探索弄拉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xx想到的第一条路子,就是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种经济林和果树,发展山区经济。但彼时生态恶化的弄拉,成片裸露的山石已无法为植被供给养分,石漠化成了山民脱困高不可越的门坎。  这不是李荣光第一次吃到生态恶化的苦果,少不更事的李荣光也曾因违犯村规民约破坏生态而

4、遭到严惩。他回忆:“1977年,我高中毕业回来,有一次上山捡干柴偷偷砍了两棵小树,被护林员发现,当天回来马上被罚扣200工分。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天才10分,我等于20天‘白打工’。”通过这次教训,李荣光深深地认识到保护山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从此,他决定参加护林小组,努力成为护林骨干。  意识到生态恶化的严重后果,李荣光开始带领村民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对不理解、不信任他的个别村民,他除了苦口婆心进行耐心说服之外,还亲自带领他们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别人靠山致富的做法,希望乡亲们自愿、主动地走到封山育林、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

5、从而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致富路子上来。xx率先提出了生态重建的新思路,牵头制定了弄拉屯新的村规民约: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景区植被由全屯群众养护;每年春季,16岁以上村民需上山栽种10棵树;每户每个劳动力每年要种10蔸竹子……  经年累月的摸索与探寻,李荣光带领乡亲们发展出一条“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弄拉模式”。过去“大旱之年有旱灾,暴雨之后有水灾”的弄拉有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山林茂密、翠竹摇曳、流水潺潺的良好生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吹进了弄拉,不甘贫穷的李荣光

6、萌生了走出大山搏一搏的念头。30岁出头的他,先是到古零村承包耕地,种植龙眼。数年后龙眼大获丰收,李荣光又靠着种植龙眼带来的收入,投资开采矿石,兴办矿粉厂。种龙眼、开矿厂,李荣光都获得了成功,当时开办的龙眼果场、滑石矿场每年可给他带来300万元以上的收入。  随后,李荣光紧跟政策和市场需求,前往城里从事运输、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凡是赚钱的活路都有他的份,十里八乡的新项目都瞒不过他。照他的话说就是“穷则思变,不要放过每一个成功致富的机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功总是垂青那些有梦,并为之拼搏的人。经过30

7、多年沉浮颠沛的辛苦打拼,李荣光“揽活”经营的资本越来越雄厚,集聚了千万的财富,山野莽汉一举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豪,李家也从畎亩山民变成了富甲一方的豪门商贾。  从大富翁奋斗成扶贫楷模  “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富起来的人不能只顾自己啊。我一个人有钱不算什么本事,一家富不叫富,带动大家一起富裕才是真正的干事业,乡亲们的生活都好了才叫富!”凡人处世,总难逃名缰利锁。但是,先富起来的李荣光却坦荡无私,淡泊名利,胸怀家乡富裕梦的他萌生了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念头,怀揣这样的情志,人到中年的李荣光开始谋划弄

8、拉新的发展蓝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2008年开始,李荣光重返弄拉“埋没”于深山。他深知,彼时的“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是初级的靠山吃山,弄拉人靠此拔穷根尚可,却难致富。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靠当地的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才是让弄拉人致富的终南捷径。xx深知仅靠一己之力,要做惠村惠民的“大事儿”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