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

ID:32642706

大小:56.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_第1页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_第2页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_第3页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_第4页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炎支原体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呈逐年增多趋势[1]。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23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定性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表明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儿科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23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其他

2、并发症,其中男129例,女107例,〜1岁9例,〜2岁22例,〜3岁36例,〜4岁43例,〜5岁41例,〜6岁38例,>6岁47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8例,急性扁桃体炎26例,急性支气管炎98例,支气管肺炎34例。1.2方法采用德国欧蒙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定性检测患儿外周血清MP-IgM,同时MP-IgM阳性作为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依据。2结果236例患儿MP-IgM阳性85例,阳性率为36.02%(见表l)o85例患儿中W14dl3例,〜20d34例,〜30d30例,〜50d8例,

3、所有病例均有咳嗽症状,年幼儿咳嗽较重,部分表现为咳嗽、气喘或阵发性喘憋发作,年长儿咳嗽轻重不一,部分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干咳,发热49例,占53.85%O肺部体征随原发病及年龄而异,部分年长儿无显著的肺部体征,但有1例表现为单侧呼吸音偏低,婴幼儿双肺均可闻及干湿性❷音。全部病例均经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治愈。各种呼吸道感染MP-IgM阳性结果(见表2)o3讨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为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

4、病原体,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来患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我们采用ELISA法对23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阳性率36.02%,提示MP感染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组MP感染最小年龄11个月,2岁以下及6岁以上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22.22%〜22.72%和34.04%,3〜6岁患儿MP-IgM阳性率为36.84〜41.67%,可能与该病的传播途径有关。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在一定的公共场所蔓延,当病原体由呼吸道吸入后在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紧密吸附

5、,引致粘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和(或)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鳞状化生和(或)持续的气道炎症伴有暂时的气道高反应性。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可侵入血液,在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生存、繁殖。3〜6岁患儿多为幼托儿童,生活、活动和休息场所相对集中,集体生活使交叉感染机会增多,易呈小流行发病[3]。本组MP感染中伴有喘息者18例占21.18%,其中3岁以内8例占44.44%,喘息患儿中经随访6例诊断为儿童哮喘,目前认为反复感染MP可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哮喘[4],提示

6、在喘息患儿特别是婴幼儿中要重视MP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治疗。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IgM和IgG类抗体,IgM类抗体出现早,一般在感染后一周内出现,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当患儿出现症状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外周血清MP-IgM抗体是诊断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可靠的方法,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灵敏度高,且对患儿损伤性小,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故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5,6]。本研究发现不管病程的早期(一周内),还是病程较

7、长者(达30天),MP-IgM检测均可提示MP感染的存在。故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性,特别对那些反复咳嗽及一般抗感染治疗病情不缓解者,除做胸片及血常规检查外,应尽早做MP-IgM检测,以明确是否有MP感染的存在。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并且这些蛋白质抗原对机体危害性极大,因此应选用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副作用小,价廉且疗效显著,应作为首选药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做出明确诊断及彻底治疗,可产生迁延损

8、害,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损伤机体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甚至产生免疫失调,这可能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基础。另外,也不能排除某些免疫失调的儿童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易感性,故早期快速诊断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病情迁延意义重大。参考文献:[1]徐桂芳,费德琼,李敏.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发病趋势及其临床特点.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618-619.[2]胡仪吉.全国儿科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