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

ID:32648634

大小:62.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_第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_第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_第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_第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陈明清隋晶蕊张春霞王笑蕾(通讯作者)(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37例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7例SLE患者中,281例(83.38%)出现血细胞减少,其中出现贫血197例(58.46%),白细胞减少159例(47.18%),血小板减少107例(31.75%)o93例(27.60%)患者以血细胞减少为首发临床表现。98例血细胞减少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牛明

2、显活跃或活跃占88.78%,增牛减低占11.22%o血细胞减少组抗ds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二0.000),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0.020)o结论血细胞减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且以贫血为多见,血细胞减少与抗dsDNA升高及补体C3、C4减低具有一定相关性。【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87-0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引起多系统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的发牛、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血液学

3、异常[1]。木文对3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3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为2003.1-2012.12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的住院病人,女性312例,男性25例,男:女X12.48,年龄&74岁,平均年龄35.4岁。1.1.2观察指标: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抗血小板抗体、自身抗体(ANA、dsDNA、SM、DNP、U1RNP、SSA、SSB)、补体C3C4检测。1.2诊断标准(1)337例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诊断标准[2]。(2)贫血

4、、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按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标准确定[3]o(3)免疫学指标异常标准:①补体减低:C3<0.9g/L,C4<0.1g/L;②以连续2次检验异常为诊断标准,并除外感染及其它因素所致。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卡方(χ2)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2结果2.1外周血象观察337例患者中281例出现血细胞减少(占83.38%)。其中197例(58.46%)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159例(47.18%),血小板减少107例(31.75%)。93例(27.60%)的患者以血细胞减少为首发临床表现。2.2免疫学指标观察3

5、37例SLE患者相关免疫学指标异常改变的具体结果见表lo表1337例SLE患者相关免疫学指标异常观察表2.3免疫学指标观察比较337例患者中血细胞减少281例,血细胞正常56例,采用χ2检验对两组间各项免疫学指标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血细胞减少组较血细胞正常组抗dsDNA增高及低补体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21,0.014,0.001)o结果见表2。表2337例SLE患者血细胞减少组与正常组免疫学指标异常的比较2.4抗dsDNA、补体C3、C4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血细胞减少组与血细胞正常组抗dsDNA、补体C3、C4均数比较,结果显示血细胞减少组较

6、血细胞正常组抗dsDNA明显升高(p二0.000),补体C3、C4明显减低(p二0.001,0.020)。结果见表5。表3SLE患者血细胞减少组与正常组抗dsDNA、C3、C4均数比较(x■±s)2.5Coombs试验159例患者行Coombs试验检查,53例阳性(占33.33%),其中117例贫血患者中Coombs试验阳性32例(占27.35%)。2.6抗血小板抗体57例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A、PAIgM检查,43例患者阳性,占75.44%,4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抗血小板抗体阳性39例,占81.25%。2.7骨髓细胞学检查98

7、例血细胞减少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其中单纯一系减少36例,两系减少44例,全血细胞减少18例。①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4例(24.49%);骨髓增生活跃63例(64.29%);骨髓增生减低口例(11.22%)o②粒系比例15%-87%,平均57.94%,粒系比例正常或升高74例(占75.51%),比例减低24例(占24.49%),13例(13.27%)患者粒细胞胞浆内出现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变性,10例患者(10.20%)存在粒系成熟障碍(杆状核、分叶核比例减低)。③红系比例4.5%-78%,平均25.39%,红系比例正常或升高69例(占70.41%),比例减低2

8、9例(占29.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