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

ID:32659697

大小:58.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_第1页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_第2页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_第3页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_第4页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功率发射组件的研制摘要:为满足某机载预警系统发射机对重量、体积的严格要求,研制了高功率密度固态发射组件。通过对微波模块的优化设计、新型发射组件架构的研究、水冷散热方式的采用,最终获得一种输出峰值功率在工作频带内达8kW(双面)以上的发射组件。该组件已经随整机进行过多次试飞,完全满足系统要求。试验表明,该组件不仅性能优良、工作可靠,且具有相当高的功率密度。高集成度模块设计、组件双血输岀、串馈合成方式以及液冷散热方式是该发射组件的创新之处。本文对其电讯、结构及热设计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功率密度;发射组件;热设计DOI:10.1664

2、0/j.cnki.37-1222/t.2017.02.1991引言现代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发展过程中,固态和真空管放大器一直各有千秋。固态放大器具有无须预热,可靠性高,长期使用费效比低等特点[1]。但在功率密度(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输出功率)方面,为达到一定的功率输出,固态放大器往往需要经过多级合成,功率密度较低。而真空管放大器单级增益较高,易于构造高功率密度的微波功率放大器。[2]为提高固态放大器的功率密度,本文从电讯、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制作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发射组件。2设计方法2.1技术指标工作频率频率:P波段工作带宽:70MH

3、z输入功率:10mW输出总脉冲功率:单路输出±4kW脉冲宽度:10-300us工作比:W10%冷却方式:液冷2.2电讯方面(1)系统架构。就单路输出而言,4kW的峰值功率有相当的挑战性。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得到图1所示的系统框图。10卅射频激励信号送入射频组件,首先经过驱动模块的放大,得到125W的功率,再以此推动一只功放模块,输出约800Wo经过6路分配器,推动后级的6只功放模块。每路输出依然在800W以上,最后经过6路合成器的合成,再经过耦合器,最终输出不低于4KW的峰值功率。电源模块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各种电压品种。发射监控对系统的状

4、态进行监视,对开关机等动作进行控制,对故障点进行收集并回馈给主监控作为判断的依据。(2)高集成度功放模块设计。为简化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由系统架构,该组件仅采用一种功放模块进行功率的放大,电路十分简洁。与此同时,这也给功放模块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耍求。由于现有的功率管无法达到较高的输出功率,该功放模块采用了双管合成的方式。拓扑图如经过仿真和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该模块电路板所占的面积,从源头上保证功率密度的最大化。图3所示为模块布局图,图4所示为功放模块试验电路。对该试验电路进行电特性的测试,数据如下:可以看出,该模块的输出功率均

5、在800W以上,为系统的功率合成奠定了基础。(3)合成方式选择。多路功率放人器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是微波功率合成的关键[3]。为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使组件合成效率达到最佳,满足系统需求的指标,通过开展多路功率放大器幅度和相位一致性专题试验,进一步设计优化合成网络。功率分配/合成的种类、方式多种多样。有W订kinson型、Gysel型、耦合线型、分支线电桥型、串馈型、径向线型等等。从构成方式上又可分为同轴线式、微带线式、波导式、带状线式等,在不同的场合都可以找到应用的实例。根据系统架构框图,本发射组件需耍通过六只功率模块合成来达到所需的输出功

6、率。此时,若仍然使用二进制功率合成法显然是不划算的,因为它的功率合成必须是按照二进制规律增加放人器的数目。此时最为合理的选择是串馈功率合成法。串馈功率合成法可以组合任意数目的放大器(无论奇偶数)[4],口休积小,电路损耗小,配对使用时有良好的对称性和高效率。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末级输出的脉冲功率达到了4kW(峰值)以上,对于功率容量的要求特别的高。同时,由于频段较低,用威尔金森方式将会造成过大的电路面积,不予考虑。空气板线由于同样的原因,也会造成组件体积过大[5]。为此,特别选用了带状线组成的串馈功率合成/分配器。为提高功率密度,本发射组件

7、两路发射共用盒体和散热冷板,因此,分配/合成器各需两只,呈镜像关系。见图5。2.3结构与热设计(1)减重设计。在电讯方面成功将电路面积减小之后,结构方面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将组件的重量降低。功放模块是组成发射组件的基本单元,为此将模块底板除功率管部分衬无氧铜以保证散热之外,其余部分尽量铳削。在如此功率量级的发射组件,为降低重量只能使用液冷。通过PRO/E软件的设计,将功能相同的两路输出合并起来,共用一个组件框体,一个散热冷板。组件外形示意图如图6。(2)热设计。发射系统高功率功放组件依靠强迫液冷方式进行散热,保证功率器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

8、内工作,并且系统环控在低温下实现加热功能[6]。双面功放组件热耗峰值约1612W(工作占空比D二10%),微波晶体管热流密度约20W/cm2o流道采用串、并联结合的结构形式,并利用热边界层中断等技术来强化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