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

ID:32660376

大小:60.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_第1页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_第2页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_第3页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_第4页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稿]人教九上课后翻译浣溪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缥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写作背景《浣溪沙》这首词是作者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

2、写成的。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辣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辣车”声

3、,说明作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景象。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拓了新

4、的天地。“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5、”。作者简介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