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

ID:32663832

大小:61.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_第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_第2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_第3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_第4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口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探究长度I'可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反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停表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课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多媒体播放诗配海中的是什么情景?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朝辞白帝彩云间,哪些词句分别对么?千里江陵一日还。应于物理学描述两岸猿声啼不住,物体的运动所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距离、时间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1'可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反馈练习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

3、课桌的氏、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展示:“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展示: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01),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Am)和纳米(nm)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扌乍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儿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髙的长短学生讨

4、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的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的知道长比宽长多少,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一一引出单位和测量。完成反馈练习:1、500m=Mm2、86nm二m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中学生的身高约是17.5粉笔盒的高度大于是8一支铅笔的直径约是102、刻度尺的认识和使用反馈练习引导学生阅读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明辨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师:用你准备的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师:思考讨论: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

5、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4、如图,厚木尺在测量时的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么?老师点拨,纠错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比较、归纳:相同点:1、使用前,须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不同点: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同学们汇报测得结果,分析、讨论每人读出数据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学生讨论、作答完成反馈练习(见附件2)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学生冋答:

6、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反馈练习机械秒表,学会使用秒表: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秒表如何读数?师: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师: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氏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口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学生交流制作方

7、法.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完成反馈练习(见附件3)4、误差师:在测量的过程屮,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岀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